內控有效率超過九成仍存諸多問題待提高
據報道,截至2017年4月30日,286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2016年度內部控制評價報告,占披露年度報告的A股上市公司數量的91.88%。其中,內部控制體系被認定為整體有效和非整體有效的上市公司分別為2834家、30家,占全部A股公司的比例分別為90.92%、0.96%。有512家上市公司披露其存在內部控制缺陷,占披露了內控評價報告上市公司數量的17.88%。其中,披露了具體內容的61項重大缺陷主要集中在資金活動、財務報告、社會責任、工程項目、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全面預算等領域。
中國上市企業內部風險控制水平如何?上面數字顯示,內部控制體系被認定為整體有效和非整體有效的上市公司分別為2834家、30家,占全部A股公司的比例分別為90.92%、0.96%。這是個很高的比例。但另一方面,上述報告也指出有512家上市公司披露其存在內部控制缺陷,占披露了內控評價報告上市公司數量的17.88%。這也說明,內控水平還需大大提高;前不久,剛剛傳來一家知名企業被騙10億元的重大事件,這也是內控失效的典型案例。所謂堡壘最容易從內部攻破,許多企業的重大損失,都是從內部控制失效引起的。據了解,企業內控重大缺陷主要集中在資金活動、財務報告、社會責任、工程項目、關聯交易、信息披露、全面預算等領域,哪個環節的疏漏,都可能造成很大損失。為此,所有上市公司都要充分注意內控水準的提高。
做獨董不易處處防違規監管層如何管理待完善
巨人網絡7月2日晚間發布公告稱,公司獨立非執行董事潘飛收到證監會發出的《行政處罰及市場禁入事先告知書》,就其任職雅百特獨立董事期間,因雅百特信息披露違法,證監會擬給予其警告并處以5萬元罰款。公告稱,雅百特與公司無任何關聯,上述擬施加于潘飛先生的行政處罰亦與公司無關。根據潘飛的說明,其已向證監會提交了陳述和申辯意見。證監會將復核申辯人提出的事實、理由和證據,如經證監會復核成立,證監會將按照前述事實、理由和證據作出正式的行政處罰決定。
獨立董事的管理和監督問題,好像相關法律法規還沒有特別全面的涉及。從這個案例看,這位獨立董事“出事”的上市公司,并不是他現任獨立董事所在上市公司。兩個公司、兩個事件似乎沒有任何關聯,但彼處“犯事”,此處是否應該受“牽連”,還有待監管條例說清楚。再比如前不久,新提名的萬科獨立董事,因為在主要大股東之間爭執時,曾經公開站在某一邊,也被質疑其獨立董事位置的尷尬。類似這樣的問題,顯示正常行使獨立董事權力的復雜,影響到的利益群體,可能也會多元化,F在看來,獨立董事并不那么好當,想不介入各方利益關系,難;想獨立發表見解,不容易。不過,獨立董事是發達資本市場多年歷練后的制度安排,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我國的獨立董事制度建立的時間短,管理的案例少,還需要多從實踐中摸索管理之道,因此對出現的新問題不必大驚小怪。
發改委下調收費標準征信市場應充分競爭
國家發改委近日印發通知,下調征信中心服務收費標準。通知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商業銀行等機構查詢企業信用報告基準服務費標準由每份60元降低至40元,查詢個人信用報告基準服務費標準由每份5元降低至4元。這次征信服務收費標準總體降幅為24.5%,預計每年可直接為金融機構節省運營成本約3.2億元。
征信是市場經濟中重要的內容,一定程度上說,也是市場經濟得以正常運行的必不可少的因素。市場經濟越發達,對征信業務的需求就越大,甚至可以“飛入尋常百姓家”。但是,征信業務一般是由商業性機構運行的,必要的收費在所難免,因而,這項業務并非“免費的午餐”。但是,作為市場經濟的基礎性工作,這個領域又帶有一定的“公益性”,太高的收費顯然會增加相關企業或消費者的負擔,進而不利于市場經濟的發展。國家發改委的通知表明,監管部門已經注意到這個問題,并且在采取一定的措施。另一方面,征信領域是否存在競爭不夠充分的問題?如果市場環境允許,存在適當的競爭是有利于服務對象的。僅靠政府部門發文,并不能完成服務優化和價格逐步合理化。
高收益理財產品頻出現高風險凸顯投資需謹慎
正在遭遇錢荒危機的樂視通過各種方式籌措資金,而此時相對低調的樂視金融卻因推出一款預期年化收益15%的高息理財產品引發關注!皹窐犯-新手專享,秒殺眾寶寶N倍”,如此吸引人的廣告語引來不少投資者的側目,這款產品鎖定期14天,最高投資金額為1萬元,按日結轉利息,發起申請1個工作日開始計息,第15天開始,自動轉為階梯收益4.8%-6.4%,隨時可以贖回。同時說明書顯示,新手專享鎖定期高收益,鎖定期后可自由贖回或繼續存續;繼續存續則自動轉入L0階梯,存續時間越久,獎勵收益率越高。其實,今年以來市場理財產品收益率不斷走高,不少互聯網金融平臺都推出了高收益的新手理財產品大規模攬客,但是預期年化收益率多在11%-12%左右,期限也多在7天左右,不少平臺實際對接的資產收益率其實并沒有這么高,多是平臺自己貼息。
據稱,目前理財市場上投資年化收益能到15%的高息產品并不多見,但不難理解,樂視金融推出高息產品無非就是為了吸引注冊和投資用戶。據一位保守的金融界朋友說,在目前經濟環境下,理財產品中高于6%的回報承諾,都有一定風險。當然,風險與收益成正比,風險越高,回報也應該越高。人們在接受理財產品時,更多的只看到收益,而忘了風險。從近期發生的案例看,這種理財出現“血本無歸”后果的,也大有人在,F在,大多數實體產業利潤率能達到10%以上的,微乎其微,不少企業實際上是在慘淡經營,能不虧損已經是相當不錯,承擔過高的借貸利率實在是勉為其難。最令人擔心的,還是那種拿后面的錢堵前面窟窿的“資本運作”——所謂龐氏騙局就是這么回事。一旦窟窿堵不上,就只有跑路走人這一種選擇,而大量投資人只能被永遠“套牢”了。(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