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西瓜滯銷 根本原因供大于求
2014-09-18 09:22:00 來源:央廣網 說兩句 分享到:
編者按:近日,一則“內蒙古千萬斤西瓜滯銷,一毛錢一斤沒人要”的報道引起了大家廣泛關注。報道稱,在內蒙古烏審旗約有四五千畝、兩千多萬斤的西瓜收獲后遭遇滯銷,收購價每斤一毛多,但仍沒人要,再賣不掉就只能爛在地里了。
眼下還處于西瓜銷售的旺季,為何內蒙古的西瓜會遭遇如此重創?消息被關注后,當地情況是否有好轉?未來西瓜價格又將如何發展?
央廣網北京9月18日消息(記者李雨楠)據中國鄉村之聲《三農中國》報道,在無定河鎮的農副產品交易市場,雖然停放著很多西瓜車,可是交易卻冷冷清清。
記者:“你這一車是什么時候拉出來的?”
瓜農:“早上7、8點來的。”
記者:“現在有人買嗎?”
瓜農:“沒。”
這是最近在網絡上被大量轉發的《內蒙古千萬斤西瓜滯銷》的一個報道片段。報道中說,內蒙古烏審旗無定河鎮共有三萬多畝瓜地,現在至少有4、5千畝,2000多萬斤西瓜還沒有賣出,收購價格降到了每斤1毛多,仍然沒人要。
記者隨即找到了當地西瓜經銷商張先生,他也證實了報道中的內容。他告訴記者,今年這一情況不僅在無定河鎮,內蒙古很多地區的西瓜在銷售時都遇到了困難。
而在內蒙古巴彥淖爾市杭錦后旗二道橋鎮永豐村,數百萬斤西瓜更是出現了“有貨無價”的現象。據當地西瓜種植大戶劉帥介紹,今年西瓜收獲后,沒什么人來收,價格更是無從談起。
劉帥:“每年8月15之前應該都賣完了,但是今年8月15過了還是沒有賣出去。最主要的問題是,最一開始也應該有一個價有人來收才對,但是從一開始都沒有價錢。我這西瓜就是從8月中旬到9月初的時候,從地里面倒到一個公共場所,堆積在那里,然后一直都沒人問!
他表示,他種了這么些年西瓜,這樣的情況從沒遇到過。為了解決滯銷的問題,他想到了上網求助,但也只是杯水車薪。
劉帥:“我轉發那條微博是9號,等轉發之后,人們知道這里有西瓜,然后相繼地一些愛心人士就伸出援助之手,慢慢的才有人聯系到我,這個西瓜最近才開始賣開。但是沒有完全解決這個問題。”
為何往年銷售火爆的西瓜,今年卻遭遇重創?永豐村村主任劉和平向記者道出了其中的原委。
劉和平:“往年我們村的西瓜主要是銷往北京、天津、山東等地。一直以來能和我們競爭市場的也就是東北的西瓜。去年東北雨水大受了災,所以沒有競爭過我們,可今年東北瓜不但搶了我們的市場,還對當地瓜價有所牽制。”
據記者了解,以北京市場為例,目前銷售西瓜的主要品種,內蒙古西瓜占30%,寧夏硒砂瓜占10%,其余60%都為東北的西瓜。在北京水屯批發市場分析師師清才看來,內蒙古與東北兩地西瓜上市期“撞車”,在一定程度上給內蒙古的西瓜銷售帶來影響,但根本原因還是供大于求。
師清才:“這個主要從這么幾方面來說,第一,今年東北的西瓜風調雨順,獲得了一個大豐收,產量就上來了。同時內蒙的西瓜產量也是比較好的,種植面積我們了解到至少也增加了5%-15%左右吧,都導致供應增加比較明顯。同時立秋之后天氣比較涼爽,西瓜主要以解暑為主嘛,消費是有所減少的。那么供應增加,消費減少也就導致了今年內蒙的西瓜,也可以說整體市場的西瓜都賣不上價!
秋天本是豐收的季節,但對農戶來說,豐收了卻不等于豐售。媒體時常會出現,這個地方的蔬菜賣不出去了,那個地方的水果滯銷爛在地里了的新聞。類似情況多了,也讓我們不禁要問,問題究竟出在哪兒?對此,中國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財政金融系副教授翟留栓指出,我們國家已從農產品“短缺時代”進入“過剩時代”,農戶們也要根據市場形勢轉變思路,應對新的市場變化。
翟留栓:“農產品現在極大地豐富了,豐富以后供過于求就會成為一個常態。咱們國家“短缺時代”已經結束了,開始進入“過剩時代”,所以大家對農產品過剩一定要有覺悟。我們現在一定要轉換思路,一定要從過去那種大規模生產、大規模消費時代形成的那種“以量取勝”的那種理念轉換成“以質取勝”的理念,只有這種轉換才能從根本上來應對“過剩時代”的到來。”
編輯:洪越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