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石家莊6月13日電題:大米峪的“執著”——河北平山縣米鄉變身記
新華社記者王洪峰、范世輝、任麗穎
從盛產大米、小米支持解放戰爭到種植谷物僅能滿足口糧之需,再到大面積種植富硒谷子脫貧致富,河北平山縣大米峪村幾度變身。大米峪村的歷史變遷,見證了中央扶貧政策給太行老區人民帶來的新機遇,也見證大米峪村民脫貧致富的不懈追求和探索。
曾經的囤滿倉豐成為記憶
大米峪村地處太行山區,是移民搬遷村,有110戶人家、400多口人。村民們說,搬遷前,大米峪村位于滹沱河等3條河流匯聚的地方——崗南水庫庫區。自明代以來,這里一直是著名的魚米之鄉。村名中含的“米”字,就是大米峪村自古豐產米的印記。
“平山縣是革命老區,想當年,黨中央、毛主席在西柏坡的時候,吃的大米、小米很多是我們村供應的!闭f起這件事來,大米峪村的老人們至今仍是滿滿的自豪感。
。保梗担改辏捎谒幢Wo需要,大米峪村不得不從水土富饒的魚米之鄉搬到土地貧瘠的禿嶺上。因土地貧瘠產出效益低,群眾賴以生存的谷物種植僅能滿足口糧之需,囤滿倉豐的生活成了回憶。
如今48歲的劉和平,2003年始擔任大米峪村黨支部書記。他回憶說,當時大米峪村非常貧窮落后,進村路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連收糧食的小販都因為路不好走而壓價。村民外出不忘隨手撿磚頭,為的是將來蓋房子用,當時家家門口都堆著一堆爛磚頭。
想翻身,數次努力成泡影
靠做苗木起家的劉和平,被村民們寄予厚望!吧先我詠,我一直琢磨干點事,讓群眾擺脫貧困的生活富起來!眲⒑推秸f。
最早,劉和平想到了種核桃。由于當地自然條件不行,水肥也跟不上,辛辛苦苦栽植的60畝核桃打了“水漂”。
他們又開始種速生楊。1萬多棵速生楊一度長勢喜人,貌似大米峪村可以打個翻身仗了。然而,一場大雨使九成速生楊被淹。劉和平看著被淹的樹木欲哭無淚。
劉和平不甘心。幾經商討,他們改養豬。群眾積極性不高,村干部帶頭先搞做示范,想以此重振群眾的信心。他們利用扶貧資金很快建起了豬場,可是口蹄疫來了。辛辛苦苦養豬幾個月,賠了3萬多元。干部們灰頭土臉,有的自嘲說:“頭沒帶好,自己也掉坑里了。”
“十幾年折騰下來,只有2012年種的1萬棵竹子目前收回了本。”劉和平說,村民們干啥也沒信心了,寧可拋妻舍子到外地打工,也不愿土里刨食,土地很多都荒了。
劉和平有些泄氣。
精準扶貧讓小山村重燃希望
。玻埃保的,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春風沐浴到了大米峪這個小山村,劉和平沉寂的心又開始萌動!皣艺哌@么好,還派來了扶貧工作組,讓我又看到了脫貧的希望。”他說。
大米峪村第一書記、駐村扶貧工作組組長曹軍軍說,來到村里后他們發現,村民見得少,眼界窄,非常閉塞,包括村干部都非常守舊。村里的村容村貌也讓人非常感慨。“原來村委會大門外就有4個廁所,1個豬圈,夏天幾乎是綠豆蠅的天下,臭得讓人窒息。”他說。
駐村扶貧工作組和村兩委干部討論認為,脫貧致富,必須先激發村民的內生動力、提升村民的脫貧能力。為此,他們多次組織村民代表外出參觀,讓大家開闊眼界。同時,利用各種關系,為村里謀劃產業項目。曹軍軍認為,必須有產業,大米峪村的發展才能可持續。
然而,說易行難。他們跑了一個固定建設項目,結果因為大米峪村地處一級水源保護地,沒成;他們又跑了一個生態旅游度假項目,最終環評也沒過關;想搞光伏發電,結果一咨詢,也不行……
發展項目受限,一次次失敗,讓曹軍軍和原來的劉和平一樣受挫。怎么辦?深入分析后,他們請來了中國農業大學的教授作為該村的產業顧問,多次現場考察、把脈問診,制定了符合實際的循環農業經濟發展規劃。與此同時,他們廣泛動員同學、親戚、好友,有針對性地為大米峪村找產業。
。玻埃保赌辏翟路,幾經努力邀請來的一家三農企業讓曹軍軍重拾信心。這家企業開啟了平山縣首例“龍頭企業+合作社+貧困戶+一般農戶”結對幫扶的精準扶貧模式,在大米峪村大力發展富硒谷子以及富硒雞蛋和富硒蔬菜。
大米峪又盛產“米”了,而且是富硒的
大米峪村利用新整理的300畝山坡地,全部種上了富硒谷子。企業為村民免費提供2000斤富硒谷種,免費提供技術,免費提供富硒肥,并簽訂協議以高于市場價20%全部回收。
“大米峪,又盛產‘米’了!”種富硒谷子,如今成為當地村民經常街頭巷尾議論的話題。
2017年初,貧困戶趙英虎平生第一次有了分紅收入。“雖然去年鬧了大洪災,但是富硒谷子還是有收益,我得到分紅800元,再加上打工等其他收入,一年下來家里人均收入有4100多元。脫貧致富大有希望!”他說。
今年以來,隨著富硒雞蛋、富硒蔬菜產業與富硒谷子一樣凸顯出發展勢頭,曹軍軍和劉和平等干部們臉上綻開了笑容。
回顧幾度起落的脫貧路,劉和平感慨萬千:“脫貧致富是祖祖輩輩的追求,摔幾個跟頭也是正常的。大米峪村很幸運,遇到了中央扶貧的好政策,使我們少走了彎路,快速進入脫貧致富的康莊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