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央一號文件頒布之后——種糧大戶的新春大計
向產業鏈謀利益
本報記者 劉啟紅
春節過后,許雪高迎來了一個利好消息,讓他倍感興奮。他興奮的是,自己未來的愿景與剛剛頒布的中央一號文件又實現了“無縫對接”。
28歲的許雪高是蘆溪縣上埠鎮的種糧大戶,水稻種植面積達1300多畝,年產糧食50多萬公斤,銷售收入170多萬元。因為業績突出,許雪高先后獲得 “全省糧食生產大戶”“江西省先進工作者” “江西省勞動模范”等榮譽稱號。
自2009年從萍鄉學院畢業后,許雪高相繼在廣東和浙江闖蕩,后來覺得“英雄無用武之地”,索性卷起鋪蓋回家創業。
雖說許雪高學的是機械制造,但他在學校特別喜歡關注“三農”政策。自返鄉后,許雪高目睹農村撂荒嚴重的現狀,決定重新當農民,探索集約化、機械化、規模化種田模式。
2012年出臺的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提出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讓許雪高收獲了創業的喜悅。領會了國家政策后,他膽子也大了起來,流轉的土地從最初的300畝增加到560多畝,先后添置了耕田機、插秧機,烘干機等先進農機設備。此后,許雪高又組織全鎮20戶種糧大戶,成立專業合作社,形成產業大軍。
善于運用科技是許雪高與普通農戶種田的本質區別。從2011年開始,許雪高就向市氣象部門訂制了24小時專業氣象服務。他還在當地率先使用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并實行工廠化育秧。此外,自建了一幢500平方米的糧倉,添置烘干機1臺,稻谷實行直接烘干入庫,再也不用看天曬谷了。
今年的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要拓展農業產業鏈和價值鏈,帶動現代農業的發展。許雪高從中又看到了希望。在他的規劃中,正是要走農業深加工之路,將水稻種植的利益最大化。
靠質量獲效益 一年之計在于春,這對江西省綠能公司的凌繼河來說,有更深切的體會。
帥如瓊
農歷丁酉雞年的正月十二,正在南昌出席市人大會的凌繼河很忙,他趁著會議休息時間,不停地用手機打電話遙控安排公司里的事,開始為春耕盤算了。
“今年繼續種優質稻,銷路好,效益高!”他說。
今年50多歲的凌繼河是江西省種糧大戶。他流轉了1.9萬畝農田,聘請了數十位種糧能手幫他管理,年終根據他們超出的產量給這些種糧能手發放年終獎。到如今,發放超產獎金累計超過900萬元。
“這幾年,很多種糧戶在虧損,你怎么還能給農民發這么高的獎金?”面對疑惑,凌繼河說,這主要是因為自己調整了種植結構,提高了產品質量。
在凌繼河看來,當前,農產品消費市場已經發生了變化!斑^去,大家吃飯能填飽肚子就行,現在生活好了,大家的要求也高了,吃飯不僅要吃飽,更要吃好。”所以,凌繼河選擇了優質稻、優質米。今年春節前,他的九米空間體驗店正式開業。短短10多天時間,體驗店的銷售額就達到18萬元。
嘗到了甜頭的凌繼河說,農業供給側改革,首先是要提高農產品的質量。2016年,綠能公司盡管總產量有所下降,但效益反而要好于往年,所以超產獎也歷史性地突破了300萬元,達到了308萬元。
為了來年的水稻有個好收成,凌繼河早就買來了5臺大型翻地農機,在晚稻收割完之后,要求公司的種糧能手把能翻的耕地全部翻耕一遍。老凌說:“古話說得好, 兒子要親生,田地要冬耕。 冬耕可以凍死病蟲害,對土壤也有改良作用,為來年豐收夯實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