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ibxm4"><noframes id="ibxm4"></noframes></bdo>
<b id="ibxm4"></b>

<xmp id="ibxm4"></xmp>
<source id="ibxm4"></source>
      1. <cite id="ibxm4"></cite>
      <dfn id="ibxm4"></dfn>

      1. 央廣網

        春節回老家 留守兒童父母該怎么和孩子相處?

        2017-01-13 10:13:00來源:央廣網—中國鄉村之聲

          春節馬上要到了,許多留守兒童日夜期盼的日子終于來了,因為爸爸媽媽要回來了。這團圓幸福的親子時光,對于留守兒童和父母來說,卻是那么的奢侈和短暫。

          在這短暫的春節相聚的日子里,父母和孩子該如何相處,才能更好地撫慰長久缺失的情感、讓彼此感到安心和幸福呢?

          我們先來看看網友的困惑有哪些!

          網友丁香花:

          “我老公在南方打工,每年也就過年才能回家來團聚。今年是他外出的第三年,前兩次春節回來,他見到兒子就會傻開心,把給孩子買的文具零食掏出來,說‘好好用啊,拿點吃的給小伙伴’,然后就沒啥話說了。兒子平時電話里還好,一見到爸爸特別靦腆,也沒啥話說。往往要過完春節要走了,他們父子倆才熟悉點。怎么能讓他們久別后相見的時候能夠迅速熟悉起來?”

          手機尾號3409的朋友:

          “孩子父母都在外地打工,我是爺爺,平時都是我和老伴在帶他。父母平時打電話跟孩子溝通,說得最多的是學習;春節回家面對面,看到期末考試成績單,談的還是學習。我感覺孫子和父母一點不親。他說,爺爺我感覺學習成績才是他們的兒子。咋勸勸我兒子兒媳婦呢?”

          微信網友呼嚕呼嚕的留言:

          “每年春節回到家,老人們會歷數孩子在家諸多不聽話、不乖的情況,帶著孩子逛街、串門時,親朋好友也會逮著機會講一些孩子干的調皮搗蛋的壞事,都在向我告狀。我每次都覺得,好不容易回家了,就應該好好管教一下孩子,好好收拾收拾。但孩子委屈得很,好不容易回來怎么都來教訓我了?”

          專家來解惑

          劉瑩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留守兒童問題是一個突出的社會問題。隨著中國社會的快速發展,越來越多的青壯年農民走入城市,在廣大農村也隨之產生了一個特殊的未成年人群體——農村留守兒童。留守的少年兒童正處于成長發育的關鍵時期,他們無法享受到父母在思想認識及價值觀念上的引導和幫助,成長中缺少了父母情感上的關心和呵護,極易產生認識、價值上的偏離和個性、心理發展的異常,一些人甚至會因此而走上犯罪道路。

          鑒于此,中國地質大學應用心理學研究所的吳和鳴醫生特地撰寫《關愛留守孩子》公益手冊,供出門在外的爸爸媽媽閱讀,希望有更多的人關注留守兒童的身心健康。我希望有更多的父母能夠閱讀到這篇文章,幫助孩子們健康快樂成長!

          與孩子見面的第一件事

          擁抱

          放下行李的第一件事,就是擁抱孩子,不管他/她多大了。

          孩子日夜思念的您回來了,他/她內心非常開心,但可能因為分離太久了,您真正站在他/她面前,他/她會用陌生的眼光打量您,他/她一時還反應不過來,您主動走向他/她,擁抱他/她,抱得更緊一點,更久一點。

          您的擁抱會迅速縮短與孩子之間的距離,找回從前的感覺,好像你們從未分開。

          說出孩子的變化

          仔細端詳孩子,從頭到腳,看著孩子時您目光中的喜悅,是送給孩子最寶貴的禮物。然后對孩子說:你長高了,你長大了,你變漂亮了……

          直接對孩子說出您覺察到的變化,讓孩子知道,盡管您沒有與他/她生活在一起,但他/她一直在您的思念中。在您心里,一直記著離別時的他/她。

          平和溝通

          每個孩子都忐忑不安地等著父母看成績單的那一刻,所謂“見包公”,哪怕再滿不在乎的孩子,灰溜溜的。我們由此應該明白,孩子是知道自己對于學習是負有責任的,對于自己不夠理想的成績,他/她們心里已是滿懷內疚與羞愧。因此,在與孩子談論學習時,一定注意方式方法,要保護孩子的自尊心,提高而不是打擊孩子學習的積極性。

          父母最關心的是孩子的學習。外出打工,當然不能以犧牲孩子的學習為代價。在了解到孩子的學習成績差強人意時,父母難免會有情緒,一時沖動,就訓斥,乃至打罵孩子。

          父母不在身邊會影響孩子學習嗎?有些科研人員經過研究得出結論,留守孩子并不等于差生,就是說留守孩子與非留守孩子的學習成績不相上下,中央教科所的調查就發現,農村留守兒童與非留守兒童在學習興趣和對自身學習成績的認識上沒有顯著差異,請您務必記住這一點。不要因為是留守孩子,就特別擔心孩子的學習。

          建議您調整心態、調整情緒,以平和的狀態與孩子談學習。

          一種比較好的方式是關心過程而不是結果。把孩子的成績放一邊,問他/她是如何克服學習中的困難的,讓他/她講個例子,比如,碰到不會做的題目,父母又不在家,他/她是怎么想辦法解決的。孩子講一個學習的故事,您和他/她都能從故事中看到孩子的努力,他/她的智慧和能力。如果他/她找到辦法解決了碰到的困難,一定要問他/她是怎樣想到這個好點子的,他/她肯定兩眼放光地給您講一個讓他/她自信滿滿的故事。

          當有人向您告狀時

          不要急于當著“外人”面呵斥孩子

          老人們會歷數孩子在家諸多不聽話、不乖的情況,帶著孩子逛街、串門時,親朋好友也會逮著機會向您講一些孩子干的調皮搗蛋的壞事,這都是向您“告狀”,您可能覺得,好不容易回家了,就應該好好管教一下孩子,好好收拾收拾他/她。

          您錯了!

          首先,這些告狀的,并不都是在說孩子不好,他/她們在表達別的意思,老人在說自己很辛苦,親朋好友在說您不家時,他們也在關注孩子,您只需對他/她們表達您的感激就可以了。

          另一方面,要清楚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失去了重要的保護、支持力量,一般會比較膽怯、退縮,所以,在碰到告狀時,您可能要先“護短”,護著孩子,而不是急于當著“外人”面呵斥孩子,表明自己的立場,你應該讓孩子有底氣,知道父母是始終站在他/她這一邊的。當然,可以在私下詢問孩子具體情況,問明事情的來龍去脈,給孩子一些建議、指導。

          孩子的行為有問題時

          根據已有的調查,農村留守兒童大多數是正常的,與父母沒有外出的兒童沒有顯著的區別,他/她們不是“問題兒童”。請您注意:

          首先,許多孩子的問題并不是真正的問題,有可能是孩子特定發展階段出現的現象,比如俗話“七八九,嫌死狗”,就說得很明白,過了那陣子,所謂的問題就消失了,因此不必太在意。

          其次,影響孩子行為的不一定是留守本身,可能存在其它問題,如父母離婚、父母感情不好、重男輕女、婆媳矛盾,或者是學校環境不好等,孩子的問題可能是所有這些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要全面了解情況,分析原因,找到癥結。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要改變孩子的行為,最最重要的是理解孩子。單純講道理沒有什么效果,有時孩子比我們懂的更多,講道理我們不一定講得過孩子,表面上他/她在聽,在點頭,在答應,心里不一定服氣,孩子更喜歡一個理解他/她的父母,而不是一個說教的父母。打罵教訓孩子更不行,可能適得其反,不僅改變不了孩子,相反增加孩子的抵觸情緒,形成惡性循環。

          我們對于留守孩子的心理有以下幾點理解,稍后我們會給出一些建議:

          1.對親密關系恐懼

          因為與父母分離,孩子內心對親密關系會有些恐懼。對于他們而言,別離是切膚之痛,是真切、難以忘懷的體驗,所以他/她們與他人親近時,會對分離非常敏感,有可能因為恐懼分離,干脆就不與他人建立親密的關系,他/她們會顯得比較孤單。盡管我們一再鼓勵他/她們多交朋友,但因為恐懼,他/她們很難邁出這一步。與父母分開時年齡越小,影響越大。

          建議:孩子三歲前母親盡量不要外出打工。如果媽媽在孩子三歲前就出去打工了,您 可能要更用心地去理解孩子。

          2.缺乏規則

          父母是孩子通向外部世界的橋梁,在與父母密切互動中,潛移默化地,孩子從父母言傳身教中學會了許多為人處事的規則,如果父母不在身邊,孩子就缺少了學習的機會,有可能因此孩子覺得茫然無措,顯得比較退縮,注意到孩子的這一傾向,就要多跟孩子講一些具體的事例,把每個環節都講到,越仔細越好,這樣孩子就心中有數,遇事膽量自然會大一些。

          另一種情況,孩子比較調皮搗蛋,這實際上是孩子鼓起勇氣,自己跌跌撞撞地在探索,所以不要輕易責怪他/她,盡量與他/她一起分析發生過的事,從中學習。

          3.不善于表達

          有一個調查說,華中師范大學周宗奎教授等人調查發現50%的留守孩子遇到煩心事會悶在心里,這是比較容易理解的。父母不僅要關心他們的學習和生活,更要關心他/她們的內心感受和想法,多問他/她們的心情:最近開心嗎?有什么好的事情發生?多聽他/她們講,不要隨便打斷他/她們。我們急于發表自己的看法,就阻礙了他/她們表達。

          這里特別要說一下我們注意到的一種現象,因為分別太久,孩子可能已經不習慣媽媽做的飯菜的口味,應孩說,孩子盡了最大努力去適應了您不在身邊的生活,包括吃老人們做的飯菜,再說,孩子處在變化比較快的年齡階段,您一定要留心觀察到孩子在生活中的一些細節,比如當他/她吃得不香、不歡,又不直接表達時,您需要去仔細琢磨琢磨原因,耐心地去詢問他/她,盡量去適應孩子。

          在您重新離開孩子之前

          相聚是短暫的,轉眼之間,您又要打點行裝上路了,孩子又再度面臨分離。我們認為您可以充分做好分離的準備,給留守孩子創造最佳的生活、學習條件。

          1.與孩子交流生活、學習中可能存在的問題

          在詳細了解孩子生活、學習情況的基礎上,多問孩子曾經碰到的一些困難,請注意,您不在他/她身邊,任何小事都是大事。

          多征求孩子的意見,了解他/她希望找什么人、通過什么途徑、用什么方式解決他/她遇到的困難,因為如果不是他/她認可的方法,他/她就不會主動采用。

          與孩子一起設想各種可能碰到的困難,一起想辦法。當這些困難真正發生時,因為您已經與他/她討論過,他/她不僅有心理準備,有對策,而且他/她也不孤單,好像您就在他/她身邊一樣。

          2.拜訪老師、親朋好友

          先與孩子有了充分的交流,就可以有針對性地拜訪老師與親朋好友,感謝他們對于孩子的關照,確保孩子在遇到困難時能得到他們及時的幫助。

          3.與孩子商定交流方式

          我們認為這是重中之重。孩子的成長需要父母愛的滋養,穩定的、持續的、經常性的交流至關重要,所以我們覺得在離開孩子之前,一定與孩子商定好交流方式,比如電話、寫信等。

          寫信是一種比較好的方式,不妨跟孩子一起去買信封、信紙,貼好郵票,寫好地址,一起做這些準備工作。

          這里還想說一下交流的內容。據統計,父母打電話或寫信與孩子溝通,談的內容最多的是學習,占71.9%,詢問生活情況占12.3%,談及為人處事道理的占7.2%,可以想象父母的良苦用心,利用可能的機會就關心孩子學習,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怕他們在沒有自己監督的情況下學壞,另外,好像我們也比較擅長和孩子談這些內容,我們可以想象,孩子可能并不喜歡讀這樣干巴巴的信。怎樣的信,孩子會反復讀,覺得有趣、溫暖呢?

          講或寫一些發生在身邊的趣事,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中的感悟,可能孩子喜歡看,感到熟悉、親切,而且回味無窮,或許他/她會產生一直與您在一起的感覺。功夫在詩外,如果閱讀您的信,他/她有開心、愉悅的體驗,學習起來說不定效果更好。

          當您感到內疚時

          面對留守孩子,父母會有強烈的內疚,而內疚會造成一系列問題,比如,因為內疚,會盡可能在物質上補償孩子;因為內疚,會在回家后給予孩子很多關注,毫無原則地滿足孩子的要求,造成分離之后一熱一冷的極端對比;更隱蔽的是,內疚不堪忍受,就變成指責:我們在外邊打工非常辛苦,可你卻不懂事、不聽話。

          其實,對孩子的許多憤怒都是內疚在作怪。有時,孩子甚至就利用父母的內疚達到自己的目的。孩子可以有自己的要求和想法,但應該在溝通和交流的基礎上表達和實現,而父母不能因為內疚一味妥協。

          外出打工肯定是您慎重的決定,您肯定也為孩子做了盡可能妥善的安排,所以您不用內疚。

          我們只需要努力做到更好。

          家長們注意啦

          盡管我們用了“留守兒童”這個稱呼,但我們反對貼標簽。“留守”只是一個階段性的狀態,而不是孩子的“長久屬性”,只要與父母在一起了,就沒有什么“留守孩子”了。我們不要以特殊的目光看待他/她們,即使是出于善意的動機。

          我們特別想說的是,您有可能很認可我們的提議,但您很不習慣去做,做的時候極不自然,或者無法堅持,這并不奇怪。您會發現開始行動后會感覺到比較麻煩,甚至混亂,保持原狀說不定更好一些,而我們建議您,既然開始了新的嘗試,就不妨堅持下去,這有點像宇宙飛船變軌,變化中有不適應,變軌成功后就靠慣性運轉了。

          中國鄉村之聲原創作品,歡迎轉發轉載,但請務必注明來源:微信公眾號“中國鄉村之聲”,并保持轉載內容的單獨完整呈現。

        編輯: 孔明
        關鍵詞: 留守兒童;留守孩子;吳和鳴;孩子的成長;孩子父母
        国产毛片成人AV高清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免费一级aα无码看片_国产无套粉嫩流白浆不卡
        <bdo id="ibxm4"><noframes id="ibxm4"></noframes></bdo>
        <b id="ibxm4"></b>

        <xmp id="ibxm4"></xmp>
        <source id="ibxm4"></source>
          1. <cite id="ibxm4"></cite>
          <dfn id="ibxm4"></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