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走進酒泉市肅州區泉湖鎮四壩村,果香、菜香沁人心脾。溫室大棚內,一株株番茄、西蘭花幼苗,色澤翠綠可人。松土、施肥、澆水……村民王忠夫妻忙得不亦樂乎。

  “今年第一茬番茄已銷售完,第二茬預計8月底9月初上市,依靠番茄種植,一座大棚年收入1.2萬元左右。”王忠欣喜地告訴記者。

  泉湖鎮臨近酒泉、嘉峪關城區,水土光熱資源豐富,發展設施農業產業優勢得天獨厚。去年以來,泉湖鎮把設施農業作為鄉村振興和促進農民增收致富的支柱產業培育發展,產業附加值不斷增加,市場競爭力不斷提升。與此同時,“魚菜共生”“果菜共生”等新模式應運而生,設施農業產業步入高質量發展的新軌道。

  

  大棚種菜如今已是遍地開花,但大棚養魚比較鮮見。蔬菜和魚怎么共處一“室”,又如何實現共養共生?

  蔬菜喝“魚湯”,笑當好“棚友”。日前,“魚菜共生”循環農業系統在酒泉市肅州區泉湖鎮建成投入使用。這個項目不僅讓傳統的水產養殖和無土栽培農耕技術實現牽手,更讓設施農業資源利用達到最大化。

  在泉湖鎮花寨村“魚菜共生”項目基地大棚記者看到,西紅柿、黃瓜、空心菜、絲瓜等蔬菜生機勃勃、長勢喜人。與普通大棚不同的是,這里的蔬菜沒有種在土壤里,而是種在鋪滿火山石的栽培床上。蔬菜種植區的旁邊,便是魚池,一尾尾肥碩的魚兒愜意地在水中游弋。

  “養魚水經過過濾和微生物分解,作為‘肥料’提供給蔬菜,被蔬菜吸收過濾后,干凈的水又流回魚池供魚生長!表椖控撠熑藚切⑷A介紹說,大棚內采用智能互聯網技術控制,自動調節溫度、濕度、水位等,且整個種養過程都不需要施肥和換水,既節約了成本,又提高了效益。

  目前,該項目基地共種植苦菊、草莓、生菜、荔枝、龍眼、紫藤花、滿天星等37個果蔬綠植品種;養殖加州鱸魚、中華鱘、草魚、鴨嘴魚、軍魚、丁桂、羅非魚、草金魚、錦鯉等魚種,共飼養8000尾魚,經過適應后,留養率達到100%。

  吳孝華說,“魚菜共生”循環農業系統以生態循環為特點,以資源互補共生為技術思路,除了讓產業鏈得以延伸完善外,更重要的是讓農業排放實現最小化,符合當前倡導的生態綠色環保理念,實現了養魚種菜一舉兩得,是當前與未來可持續循環型有機農業的良好生態模式,具有廣闊的發展前景。

  

  在泉湖鎮永久村的“果菜共生”產業園里,一棵棵西梅和油桃果樹郁郁蔥蔥。樹與樹的間隙,則按照宜糧則糧、宜菜則菜、宜草則草、宜菌則菌、宜藥則藥的原則,靈活選擇種植作物。

  果樹未長成,蔬菜添收益。清晨,泉湖鎮永久村村民賀生兵仔細查看完果樹嫩條長勢情況后,便俯下身開始收割打包香菜。他說,“果菜共生”新模式種出的香菜很受市場青睞,一斤能賣6.5元。

  據介紹,“果菜共生”是指在果樹幼苗期套種蔬菜,幼苗不影響蔬菜生長,蔬菜的收益又彌補了果樹種植的前期成本,冬季果樹的“落紅”掉落在田間,化作“春泥”還能為土地施加有機肥。

  “我們今年在永久村7組新建鋼架大棚46座,大棚在種植蔬菜的同時,也種植杏樹、桃樹、西梅等,群眾又多了一項收入!笨粗笈锢镩L勢喜人的果蔬,永久村黨總支書記吳興宏介紹說,“目前來看,套種的蔬菜收益能夠承擔果樹種植的前期成本,將果樹種植的投入快速收回!

  吳興宏說,隨著氣溫逐漸升高,大棚里種植的韭菜、甘藍也將進入采摘期,各類蔬菜產品除了銷往肅州區各大農貿市場和超市,還銷往嘉峪關、張掖等周邊城市!肮斯采表椖康慕ㄔO,有效提高了單位面積產出。

  如今,樹上有果、樹下有菜,將種植從平面擴展到立體的耕作體系已經在泉湖鎮生根發芽。

  

  “農業產業化發展和新模式、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是推動設施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主攻方向!比傸h委書記岳天奇說,通過招商引資,今年建成年產草莓原種苗30萬株、商品苗3000萬株、草莓果醬3000噸的產業鏈;建成休閑農業示范基地6個;培育農產品加工流通企業35家,設施農業產業化步伐邁出了一大步。

  為了促進“魚菜共生”“果菜共生”、水肥一體化等設施農業新模式、新技術的推廣應用,泉湖鎮還緊緊抓住人才這個關鍵,依托鄉村振興綜合人才實訓基地,以農業企業經營者、專業大戶、家庭農場主、農民合作社骨干等人員為重點,建立健全培養培訓、認定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體”的新型職業農民培育體系,培養造就了一大批“土專家”“田秀才”,從而帶動全鎮設施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目前,泉湖鎮已建成永久、四壩、沙灘3個2000畝蔬菜專業村,建成頭墩1個1000畝蔬菜專業村,累計建成百畝鋼架大棚小區32個、百畝日光溫室小區16個,以日光溫室和鋼架大棚為主的設施農業面積達5517畝,設施農業已成為當地農民群眾持續增收致富的主導產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