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風吹草低見牛羊”的內蒙古,見到最多的往往是成群的牛羊,所以當看到大規模養殖的肉驢時,不禁讓人心生好奇。
在內蒙古興安盟扎賚特旗音德爾鎮長發村,村民們在庭院經濟上做足了文章,此外,他們還在草原上養肉驢,致富路上屢出“奇招”。
秦啟林家的庭院里種滿了辣椒。武曉娟 攝
長發村位于音德爾鎮西南10公里,轄4個自然屯,總人口528戶1419人,現有建檔貧困戶49戶86人,其中正常脫貧47戶83人,未脫貧2戶3人,貧困發生率為0.21%。2019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1000元。
庭院經濟是這里的特色之一。不同于一般的種田,在這里,為了幫貧困戶脫貧,結合實際情況,當地政府幫助這些貧困戶發展了庭院經濟。
秦啟林家的小院就是庭院經濟的代表。今年65歲的秦啟林和妻子李蘭芹是家里主要的勞動力,但因逐漸年邁,家里也缺少得力的幫手,日子逐漸走向下坡路,在2015年被識別為建檔立卡貧困戶。
后來,在各種幫扶措施下,老兩口在庭院里種大蔥、種土豆,養鴿子、養肉雞,每年能有一萬多元的收入。2017年,秦啟林被聘為長發村的清運員,每年又能增加6000元的收入。老兩口的日子逐漸好轉,也摘掉了“貧困戶”的帽子。
庭院經濟能帶來多大的收益?長發村村支部書記李曉輝算了一筆賬。
“一畝地能產3000斤左右的辣椒,一斤辣椒的收購價大概是八毛到一塊二,這樣除去一些成本,一畝地能收入3000元左右。他們家有四畝地,也就是收入差不多一萬二。這對他們老兩口來說,可不少了!崩顣暂x說。
發展模式有了,但能否能找到穩定且靠譜的銷路是影響大家穩定脫貧的重要因素,也是檢驗庭院經濟是否可行的“標尺”。
今年初,長發村結合本村實際,并借鑒附近其他村的種辣椒經驗,和農產品公司簽訂了收購合同,引導全村貧困戶繼續發展庭院經濟。李曉輝介紹,目前,長發村有22戶貧困戶栽種剁椒,共種植30畝,平均每戶貧困戶能有2萬元的收益,這讓脫貧致富有了更多保障。
扎賚特旗長發村肉驢養殖場的驢。郎朗 攝
養驢是長發村的又一大特色。長發村村支部書記李曉輝介紹,在內蒙,養牛羊的比較多,競爭激烈,再加上養驢的收益也很可觀,能帶動貧困戶脫貧,所以當地決定嘗試養驢,探索脫貧致富的新路徑。
為了提升產業引領發展能力,長發村采取以“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模式,打造肉驢養殖園。同時,以肉驢養殖園為依托,帶動群眾發展肉驢養殖業,培育肉驢特色養殖專業村!2017年至今,養殖肉驢平均每年為村集體經濟增加收入近20萬元。”李曉輝說。
目前,長發村肉驢養殖園肉驢存欄130頭,已帶動沒有勞動能力的15戶22名建檔立卡貧困戶脫貧。(郎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