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哇,這土豆真像‘糖豆兒’!贝笈锢铮瑮罴t娟年幼的女兒,瞅著小小圓圓的土豆“原原種”,開心地大叫?粗畠,再看看滿棚的土豆,楊紅娟的臉上也滿是笑容,“這可是咱家的‘金豆子’!”

  楊紅娟的家在內蒙古烏蘭察布商都縣喇嘛板村。商都縣是國家級貧困縣,喇嘛板村是全縣七個深度貧困村之一。楊紅娟體重不足百斤,常年勞作使她的背有些駝:“以前家里窮。地里種些莜麥、土豆、胡麻籽,我們兩口子在工地打工!闭f起以前,楊紅娟臉上的笑容不見了,“全家年收入不到兩萬元,要養活老小7口人,商都牛羊肉挺出名,可我家里太窮了,想吃頓肉都得算計好一陣。”

  生活的改變,從一個電話開始。

  那天,楊紅娟正在工地上干活,她接到村里干部的電話,“紅娟,京蒙扶貧的好政策來了!北京市平谷區給咱們這里投資,建設馬鈴薯原原種大棚,種出來的‘土豆仔’還包回收。你愿意承包大棚嗎?”

  “包,我包!明天我就回家!”楊紅娟忙不迭地答應,她心里燃起了希望。

  土豆“原原種”,通俗說,就是成品土豆的“爺爺”,通過科技組培,可以種出高營養、好口感的食用土豆。去年,作為京蒙扶貧的重點項目之一,商都組培中心項目開工建設,流轉農民土地1100畝,建起原原種大棚。

  平谷區扶貧干部、現掛職商都縣政府辦副主任的高鵬飛介紹,使用北京市援助資金800萬元,組培中心項目總共建了80座大棚,租賃給256戶農戶繁育原原種,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44戶。

  扶上馬,還得送一程。對于承包戶,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組培中心采取“統一規劃、統一供種、統一培訓、統一種植、統一管理、統一收購”的管理方式,緊密農企利益聯結機制,采取合同價回收產品。每棚栽培種苗7萬株,產原原種種薯18萬至20萬粒,每座大棚年純收入達到3萬元。

  生活的確變了樣。原原種被順利收購后,楊紅娟承包的兩個棚收入6.2萬元。兩個收獲季,家里不但摘下了貧困戶帽子,手里也有富余錢了。趁著農閑,楊紅娟還在村里開了一家小吃店和一家小賣部,當起了老板,她期待著,勤勞能讓“錢生錢”。

  不僅僅是楊紅娟,喇嘛板村不少在外打工的鄉親,都回來承包起了原原種大棚,小小的土豆,讓不少貧困戶、貧困村脫了貧。

  北京平谷區一家農產品加工企業,還到商都小海子鎮辦起了廠。70畝的廠區里建有機械化的馬鈴薯和蔬菜鮮切生產線,配備了倉儲庫,目前正進行調試。建成后,項目可覆蓋全縣64個貧困村,土豆等農產品將運輸至此,通過倉儲、鮮切、凈菜等方式,銷售到知名連鎖餐飲企業、大型超市,設計年產能5萬噸。高鵬飛說,一個加工廠,聚合了繳納租金、勞動就業、農產品采購、關聯產業帶動等多種帶貧機制。僅是食材鮮切加工中心就可以提供就業崗位300個,人均月增收2500元以上。

  未來,還會更好。(記者 朱松梅 通訊員 張一陽 張佳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