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士談科技自立自強】
作者:劉仲華(中國工程院院士、湖南師范大學校長)
我國是農業大國,擁有幾千年農耕文明史,農業文化底蘊深厚。但整體來看,農業產業國際競爭力還需提升,在一些領域的市場優勢和技術優勢還沒有轉化為產業優勢。
如何加快農業現代化進程?
要讓科技創新與農業創新深度融合,以新質生產力推進傳統農業跨越發展。要重點聚焦生物種業創新,把現代前沿生物技術、人工智能、大數據、智能裝備等新技術新裝備融入農業科技創新和農業產業中。在吸取傳統農業技藝精髓的基礎上,融入現代技術與裝備,實現農業產業的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標準化,提升我國主要農產品品質水平和國際市場成本競爭力。
融合的關鍵是強化企業科技創新主體地位。總體而言,我國農業企業整體實力還不強,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還不多、規模相對偏小,自主科技創新實力還不強。在以往的國家級農業科技創新項目實施過程中,以企業牽頭的項目在完成質量不高的項目中占比較高,對產業發展的實際推進作用不明顯。因此,需要政府、行業集聚資源,重點培育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也要主動與龍頭企業聯合,共同組建產學研一體化的創新團隊,不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共同承擔國家科技創新計劃,實現產學研深度融合發展。
農業科技創新的目標就是要讓創新成果服務于我國農業、農村和農民。因此,要高度重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促進創新成果服務于我國農業高質量發展。既要高度重視生物科技和農業產業領域的基礎前沿理論技術創新,更要把理論與技術創新成果應用到農業的全產業鏈協同發展中。尤其要注意我國農業產業發展存在區域不平衡、行業不平衡、產業環節不平衡、企業不平衡等現實問題。為此,要加強全產業鏈上不同層級水平的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全面提升我國農業產業化整體綜合實力。
《光明日報》(2024年08月29日01版)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