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西安3月24日消息(記者侯凱奇)3月23日,主題為“新質力·新范式·新創力”的秦嶺智鏡論壇暨第二屆陜西省生成式人工智能藝術聯展在西安大華1935會展中心舉辦。參會單位以 AI 技術為筆,飽蘸陜西深厚文化底蘊,繪就了一場科技與藝術交織的精彩盛宴。

活動啟動儀式現場(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賽博朋克風格的西安古建筑,利用AI視頻制作的反詐宣傳片,會跳舞的國寶文物……這些充滿創意、科技感且色彩強烈的AIGC作品帶給人震撼的視覺感受,很難想象這些都是出自陜西高校的學生之手。

活動現場,陜西省美術家協會動漫與數字藝術專委會主任、西安美術學院影視動畫系主任鄧強,西安郵電大學數字藝術學院院長閆興亞,復悅置地總裁助理、西安公司董事長、復悅商管西安大華項目總經理韓佳衛先后發言。專家們強調了在數字時代,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對藝術創作、藝術教育、文旅產業等領域創新發展的關鍵推動作用。

據了解,本屆展會共吸引了西安郵電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安工業大學等12所陜西高校聯合參展,共展出12所院校師生的近三百幅作品。展會除作品布展外還設置了圓桌論壇環節,旨在通過“學術研討+創意聯展+校企協同”三維矩陣,深研AI藝術賦能地方文化IP開發、文旅資源智能化轉譯等前瞻課題,推動高校教學范式的智能升級。

胡楊正在向記者展示“增強虛擬現實技術+AIGC”技術(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在沉浸互動體驗區,記者看到不少參展者正在體驗AR/MR交互,戴上專業的頭顯設備,立體生動的畫面浮現于眼前。“我們通過利用‘增強虛擬現實技術+AIGC’的概念搭建了這個展區,通過圖生視頻,參展者還可以通過掃描AIGC生成海報下方的二維碼,看到立體的動態海報。”西安郵電大學廣播電視專業研究生二年級學生胡楊告訴記者。

在圓桌論壇環節,專家學者、高校師生及行業精英聚焦“AIGC在數字藝術教學中的應用”“AI藝術賦能地方文化IP開發”“文旅資源智能化轉譯”等前沿議題展開討論,參會的12所高校代表分別介紹了各自在學科建設方面的成果。活動致力于通過本次論壇,搭建起高校、企業之間溝通交流的橋梁,促進各要素、資源的融合,讓新興技術更好地服務于人。

展會現場觀眾正在參觀(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AIGC是一種工具,在提升工作或學習效率方面有目共睹。目前我們學院大約有三分之一的課程跟人工智能相關,希望通過培養學生的這種能力,讓學生在未來的就業中更有競爭力。”西安郵電大學數字藝術學院院長閆興亞接受采訪時表示,“本次活動目前是第二屆,希望未來有更多的高校可以參與進來,有更多的優秀作品能夠讓人看見,促進AIGC不斷向前發展。”

觀眾正在觀展(央廣網記者 侯凱奇 攝)

此次活動由西安郵電大學、西北大學、西安理工大學、西北政法大學、西安工業大學、西安工程大學、西安財經大學、西安美術學院、寶雞文理學院、安康學院、西北大學現代學院、陜西職業技術學院共12所陜西省高校主辦,多所科技藝術企業協同承辦。據悉,本次聯展將持續至2025年3月26日12時,免費向公眾開放。

編輯:劉昱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