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以法治力量守護中華文明精神標識 《陜西省黃帝陵保護條例》4月1日起施行
黃帝陵全景(資料照片)。
黃帝陵是中華文明精神標識。4月1日起,《陜西省黃帝陵保護條例》施行,標志著黃帝陵保護進入法治化新階段。
《條例》共5章31條,從保護與管理、傳承與利用、法律責任等方面對黃帝陵保護進行規定。
“《條例》的制定將黃帝陵的保護提升至法治化高度,以法治力量守護中華文明精神標識。與以往文物類立法不同的是,《條例》在明確文物保護的同時,注重彰顯黃帝陵歷史、文化和社會價值,一體推進文物保護、文化繁榮和文明傳承。同時,《條例》將實踐中已成共識、行之有效的管理經驗固化上升為法律規定。”省人大常委會法工委法規一處處長趙虹介紹。
《條例》擴展了黃帝陵保護對象,在保護文物本體的同時,將保護區域內以黃帝手植柏、保生柏為代表的橋山古柏群等古樹名木,黃帝陵祭典等非物質文化遺產,以及周邊歷史風貌和自然環境作為保護對象。
《條例》規定,省黃帝陵文化園區管理委員會負責黃帝陵保護、管理和文化傳承利用,編制黃帝陵園區發展規劃,做好與延安市、黃陵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和黃帝陵保護規劃的銜接,組織實施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活動,規范并指導其他祭祀活動,開展黃帝文化、黃帝陵文化的挖掘、研究、闡釋、宣傳等工作。
“我們將協同各方做好《條例》的貫徹落實工作,與社會各界共同守護中華文明精神標識,讓千年文化遺產煥發時代光彩。”省黃帝陵文化園區黨工委副書記馮浩斌說。
20世紀80年代以來,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成為連接海內外中華兒女的重要情感紐帶。乙巳(2025)年清明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將于4月4日9時50分舉行。
《條例》規定,省人民政府按照國家相關規定于每年清明節會同國家有關部門舉行公祭軒轅黃帝典禮。公祭軒轅黃帝典禮以溯源尋根、凝心鑄魂為主旨,體現民族復興、祖國統一、愛國主義等價值追求,公祭活動應當莊嚴、肅穆、隆重、節儉。
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條例》對黃帝陵保護中的重點難點問題進行了規定。執法機關能夠根據規定有效解決這些問題,有助于對黃帝陵依法開展系統性、綜合性保護。”西北政法大學行政法學院(紀檢監察學院)副院長井凱笛說。
“《條例》對于加深社會各界和海內外中華兒女對黃帝陵所承載的歷史文化的了解和認同,增強文化自信、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向心力,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趙虹說。(記者 王姿頤)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