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平安銀行上海分行迎來了立行的第27個年頭。1998年4月20日,正值浦東開發熱潮席卷黃浦江畔,平安銀行在這片熱土播下了第一粒金融火種。二十七載春秋更迭,平安銀行上海分行以躬耕者的姿態深深扎根申城熱土,從初創機構的單點破局,到如今63家網點串聯城市動脈,2200名金融“將士”共筑金融服務網絡,7萬公司客戶、415萬零售客戶從外灘遍布至臨港新片區。這組跳動的數字不僅丈量著機構發展的歷程,更鐫刻著平安銀行與上海這座城市同頻成長的軌跡。

強根鑄魂,以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

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是平安銀行上海分行發展的“根”,也是立業的“魂”。成立二十七年來,分行始終堅持黨的領導,深度融合黨建工作與經營實踐,通過思想鑄魂、組織強基、黨業融合、活動創新“四維驅動”,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2025年,通過深化“黨建+”模式,打造“平安心向黨”黨建品牌,為服務實體經濟、助力五個中心建設注入紅色動能。

筑牢組織之基,鍛造先鋒力量。分行全面落實“黨建入章”,嚴格規范黨委決策程序,強化黨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實作用。2024年,分行黨委在綜合化改革新架構上,以21個基層黨支部、21個基層工會小組為根據地,將黨的建設和工會服務觸角延伸到各基層單位,以黨組織的關懷凝聚起分行發展的合力。

凝聚文化之魂,激活紅色引擎。分行黨委持續通過開展“黨建共建”活動,推動基層黨組織與社區、企業、政府等共建,形成了“黨建引領、金融賦能、服務社會”的特色發展路徑。同時,上海分行注重培養黨員干部的責任意識和創新能力,打造了一支政治過硬、業務精湛的金融隊伍,為服務國家戰略和實體經濟提供了堅實保障。

服務國家戰略,助力實體經濟,奮力譜寫金融“五篇大文章”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作為銀行業金融機構,平安銀行上海分行始終踐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厚植科創特色、淬煉惠企成色、堅守為民本色、擦亮生態底色、繪就數字亮色,把服務實體經濟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緊密結合區域經濟發展特點,以更智慧、更專業、更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回答好“五篇大文章“的時代答卷,助力繪就經濟高質量發展藍圖。

打造科技金融戰略高地。面對深化科創金融改革帶來的歷史機遇和挑戰,平安銀行上海分行積極拓展科技金融領域布局,通過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支持科技創新企業發展。科技型中小微企業憑借其高技術含量與強創新能力,已然成為培育發展新動能、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力量。然而,對于初創期的企業而言,借到第一筆款并非易事。

上海某科創企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著研發投入大與資金壓力重的兩難困境,傳統的融資渠道往往難以滿足其資金需求。平安銀行上海分行科創金融團隊深入研究其行業信息,為其制定了全生命周期的定制化金融服務方案。經過近4年的發展,該企業如今已成為一家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民營科創企業。

近年來,監管多次提出做好“首貸戶”金融服務,分行踐行金融支持民營經濟發展要求,圍繞新賽道、新產業、新領域民營企業,分層分類,與客戶精準對接、掌握需求,與“伙伴客戶”深化全方位合作,提供綜合金融服務。此外,平安銀行上海分行圍繞集成電路、先進制造業等不同行業的需求與痛點,與多個科技園區合作,打造“科技金融”生態圈,有針對性地為科創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務。2024年,平安銀行上海分行共為44家科技企業客戶提供56億元貸款支持,助力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升級。

構建普惠金融長效機制。小微企業事關民生,是金融機構的重要服務支持對象。一直以來,平安銀行上海分行致力解決小微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努力通過產品優化、流程簡化等舉措,大力支持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需求,期望與企業相伴成長。2024年,分行普惠金融團隊打造“4+1”產品體系,推出“科創貸、擔保貸、信用貸、抵押貸”四個標準產品和一個綜合服務方案“場景貸”,全方位覆蓋中小、小微和科創客群。截至2024年末,上海分行普惠小微貸款余額近300億元,貸款戶數超13000戶。

踏入2025年,分行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通過成立普惠金融工作專班,堅持真小微、真普惠定位,落實小微企業融資協調工作機制,開展“千企萬戶大走訪”,通過金融科技賦能與普惠金融的結合創新,全力支持小微企業健康發展,主動為小微企業送去金融活水。為滿足小微企業多樣化融資需求,分行持續優化普惠金融業務流程,提升服務效率。同時,分行建立了“敢貸、愿貸、能貸、會貸”的長效機制,通過專項信貸額度、差異化考核等措施,持續提升普惠金融服務質效。

提升綠色金融服務質效。長三角地區作為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之一,引領著我國綠色金融領域的突破創新。平安銀行上海分行通過開拓綠色金融產業,積極服務企業綠色轉型,精準助力以風電、光伏為主的新型能源體系規劃建設。一方面,分行依托總行在行業研究、風險分析等方面的支持,落實重點客戶的分層經營,落實“一戶一策”,針對重大項目總分行審批快速形成營銷方案、商機錄入、審批跟進等全流程管理系統。另一方面,通過成立綠色金融服務小組,專職負責相關規劃落地,明確綠色金融中堅客群、設計產品服務方案、打造綠色融資業務模式,推動綠色金融產業化發展。

作為平安銀行在長三角地區綠色金融業務的重要窗口,上海分行與行業龍頭的民營企業、頭部新能源企業等客群形成了全面深入合作關系。分行助力某上市清潔能源企業建設運營的光伏項目,年供電量約13000萬kWh,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9.09萬噸。分行通過創新落地全行首筆“置換租賃+國補融資”光伏電站項目貸款模式,積極助力企業打造光伏農業示范區,對企業發展、農民增收、節能減排、拉動產業等方面有明顯的帶動和示范作用。截至2024年末,上海分行綠色貸款余額85億元,較2023年末增長31%,成為長三角地區綠色金融助力實體經濟發展的重要金融力量。

探索養老金融頂層邏輯。上海是全國最早進入老齡化社會的國際大都市。在“扎根上海、服務上海”理念引領下,平安銀行上海分行積極構建體系化、綜合化的養老服務方案,扎實推進養老金金融、養老服務金融、養老產業金融三方面工作。

花1元錢就能享用到熱門菜品,在上海靜安一家社區食堂內,持有平安銀行上海分行銀行卡的老年人就可以享受到這一福利。4月,平安銀行上海分行63家支行網點全部啟動“平安心橙益 敬老五進入”公益實踐活動,進社區、進老年食堂、進養老院、進老年大學、進老年協會,以金融知識普及、健康義診服務、社區長者食堂、文體娛樂等活動為載體,為近千名滬上老年群體提供觸手可及、實實在在的便民服務,將金融服務融入上海當地老年群體的日常生活中。

只有金融服務更“適老”才能提升老年客戶的體驗。平安銀行上海分行通過持續優化適老服務,如推出大字版App,推動適老化和無障礙頻道建設,提升支付便利性,助力老年群體跨越金融服務的“數字鴻溝”。

依托中國平安“綜合金融+醫療養老”的生態優勢,分行還構建了差異化的養老權益服務體系,提供名醫問診、專人陪診、上門康復、上門醫護、居家養老等醫養權益,實現銀發一族從“養老”到“享老”。

發展數字金融服務體系。在移動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及區塊鏈等技術的推動下,傳統金融服務模式正加速向線上化、智能化、場景化方向演進。在這一背景下,平安銀行上海分行通過深化數字化轉型,滿足客戶需求,讓金融服務更智能、更高效。截至2024年末,上海地區平安口袋銀行APP注冊用戶數312萬戶,平安數字口袋注冊用戶數6.7萬戶。

此外,分行始終以“全面提升金融服務水平,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為核心目標,探索打造數字化的金融消保管理體系。在對外服務用戶方面,平安銀行依托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打造涵蓋“事前精準宣教-事中高效反饋-事后及時響應”的金融服務全流程。在對內管理業務方面,自主研發智能化消保系統、消保數智平臺等,充分運用AI、大數據分析等前沿科技,推動金融消保工作內部管理的體系化、智能化與數字化,進一步實現金融消保工作的“先知、先覺、先行”。

平安銀行上海分行還積極響應國家政策號召,以數字金融賦能支付便利化。隨著移動支付、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深度融合,分行通過優化外卡受理、完善現金服務、創新線上渠道等舉措,構建了“傳統+數字”并重的多元支付生態,展現了數字金融在金融運營服務中的實踐價值,為外籍人士、老年人等群體打造多元開放支付新生態。

征程萬里風正勁,重任千鈞再出發。

二十七年,在漫漫歷史長河中,不過一瞬,但對于一家企業來說,足以書寫從“希望之苗”到“參天大樹”的成長。二十七年,一個不斷超越自我,堅定于創新、求變的平安銀行上海分行,成為上海眾多金融機構中備受矚目的“奔跑者”;一個始終以高質量黨建引領高質量發展之路,躬身踐行金融為民、惠民、利民的金融企業,成為“金融為美好生活創造價值”的踐行者與堅守者。

平安銀行上海分行將始終牢記金融為民的初心使命,深入踐行國家戰略,以服務實體經濟為根本,以服務上海、建設上海為己任,扎實做好科技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綠色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未來,平安銀行上海分行將繼續發揮綜合金融優勢,深化金融創新與風險防控,為上海五個中心建設和長三角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注入更多“平安動能”,以有溫度的金融服務助力實體經濟行穩致遠,譜寫新時代金融強國新篇章。(來源:平安銀行上海分行)

(注:此文屬于央廣網登載的商業信息,文章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

編輯:鄭曉蔚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