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上海12月27日消息(記者唐奇云)上海財經大學高等研究院“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昨天(26日)發布《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2020-2021)》。根據《報告》預計,我國全年GDP增速為2.1%,成為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并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的任務,彰顯出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

  據“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課題組總負責人田國強教授介紹,中國經濟在2020年初出現斷崖式下滑,但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消費回暖,投資增速穩步回升,進出口增速持續攀升,貿易順差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區間內寬幅雙向波動,預計全年GDP增速2.1%,成為主要經濟體中唯一實現正增長的國家,并如期完成新時代脫貧攻堅的任務,這來之不易,彰顯了中國經濟的強大韌性。然而,中國經濟恢復的基礎尚不牢固。《報告》將“嚴密防范各種風險挑戰”擺到重要位置,既要找到內外部風險源,也要找到貨幣、財政、宏觀審慎和產業政策等的最佳結合點。尤其是在當下空前嚴峻復雜的國際環境和世界變局下,從大的格局、長遠視角及國際視野,對中國宏觀經濟進行整體把脈,分析暢通國民經濟循環面臨的難點,提出要以深化改革開放暢通中國國民經濟循環。

  田國強表示,從中長期視角來看,中國暢通國民經濟循環主要面臨供給側、需求側和國際循環三方面的挑戰:一是中國經濟當前面臨的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主要體現在供給側的結構性失衡和供給質量水平的不充分;二是中國經濟內需的提振面臨諸多難題,包括資本報酬邊際收益遞減而帶來的投資下滑,收入差距拉大和中等收入群體過低及家庭部門杠桿率激增帶來的消費不足;三是中國經濟國際大循環面臨外需市場的萎縮和一些地緣政治因素的干擾,出現一個世界、兩種體系的趨勢。這些問題的解決,需要通過繼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提升產業鏈安全,加大需求側改革和注重需求側管理,以及更大力度的對外開放,借力更高水平的國際大循環來實現。

  隨后,課題組首席專家黃曉東教授對《中國宏觀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年度報告(2020-2021)》進行了詳細解讀,探討風險評估、政策模擬及其治理。在他看來,分析與預測中國宏觀經濟形勢,要明確哪些變量對中國經濟來講是外生的,哪些是內生的,明確家庭、企業,以及金融系統的一般變量與政策變量之間的關系,同時考量中國與美國、歐洲、日本,以及世界上其它國家經濟變量之間的交互關系。 

  黃曉東表示,基于預測模型(IAR-CMM)的情景分析和政策模擬結果,課題組測算,在基準情景下,2021年全年實際GDP增速約為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