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昨天從上海市知識產權局獲悉,截至3月底,在滬登記的數據產品超過200個,其中在上海數據交易所掛牌的有130多個產品,交易額超1.4億元;10余家企業憑借登記的數據產品獲得銀行質押融資,貸款總額超2億元。
據介紹,《上海市數據產品知識產權登記存證暫行辦法》去年12月8日正式施行以來,各類主體申請踴躍。交通運輸部、中國科學院、國家電網等國字號機構下屬單位,上海數據集團、大數據股份等大型數據公司,上海建工、百聯集團等大型國企,淘寶、抖音等網絡平臺,以及上海鋼聯、合合信息等上市公司和龍頭企業已申請登記數據產品,涉及的產業以人工智能、生物醫藥、金融服務和教育文化為主。其中,人工智能產業占比超過60%,生物醫藥產業占比達20%。
所謂“數據產品知識產權”,是指自然人、法人或者非法人組織對其合法獲取的數據資源,經過實質性加工和創新性勞動后,形成的具有智力成果屬性和商業價值的數據加工集合、數據加工產品、數據技術算法等數據產品享有的權益。
在滬登記的數據產品質量較高,如中證指數的“滬深300指數”、淘寶的“生意參謀零售電商版”、上海數據集團的“企業科技創新能力評估數據”、拉扎斯網絡科技(餓了么)的“基于本地生活知識圖譜的大模型訓練語料”、抖音游戲的“觀星臺經營數據分析平臺”,均為企業的核心數據資產。
為什么要在政府部門登記自家的核心數據資產?市知識產權局戰略規劃處處長徐上解釋:“數據產品知識產權登記的目的是促進數據的流通和交易,好比房產交易需要政府部門發放的房產證,要讓數據交易有公信力,就需要政府部門開展登記工作。”
在全國17個數據知識產權試點省市中,上海率先對數據登記產品的“知識產權屬性”開展實質性審查試點。與其他試點地方只開展形式審查不同,上海有關部門對申請登記的數據產品在形式審查的基礎上,會審查數據產品是否存在“實質性加工”和“創新性勞動”,落腳點在是否有應用場景,是否屬于智力成果。
“我們制定了3萬多字的《上海市數據產品知識產權審查指南》,并在審查實踐中不斷修改完善、增加示范案例。目前,這個指南已經更新到第三版!毙焐险f。
目前,這項試點工作服務全國的功能已得到體現。在涉及16個省市的70個數據產品申請中,有云南振途信息科技公司申請的“肉牛生理數據要素數據產品”,這家企業獲得了云南省首張數據產品知識產權證書。淘寶在滬登記了最核心的數據產品“生意參謀零售電商版”。國家文物局的“文保鏈”、北京天工(中國電影導演中心)的“影視后期制作大數據”、武漢理工大學的“全國出版圖書數據”也在滬完成了登記。徐上介紹:“我們還助力老區建設,為湖南省桑植縣老區發展集團登記了三個數據產品,它們都在上海數交所完成了掛牌交易!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