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認證評審中心醫療器械首席認證員錢虹表示,目前產品進入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需要同時具備三大條件:一是在中國依法擁有產品核心技術發明專利,核心技術發明專利的申請已由國務院專利行政部門公開;二是產品主要工作原理或作用機理為國內首創,且具有顯著的臨床應用價值;三是申請人已完成產品的前期研究并具有基本定型產品,要有科研樣機等,且該樣機生產場地是按照醫療器械生產管理所要求的。盡管如此,競爭也相當激烈,一般是經過地方初選上報后,能夠進入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的比例約為20%。
上海松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客座教授何紅兵
上海松力生物技術有限公司董事長、復旦大學附屬中山醫院客座教授何紅兵在會上提出,材料的進步對臨床具有巨大的推動作用,以常見的腹股溝疝舉例,以前做腹股溝疝采用單純縫合的方法,縫合后的復發率是25%-50%,上世紀出現補片材料以后,醫生采用疝補片進行無張力修補,這個材料進展將復發率從25%-50%降低到1%-3%。
現在市場上材料的應用包括兩大類,一類是合成材料,以聚丙烯、膨體聚四氟乙烯等不可吸收材料為原料,容易制造和使用,但進入體內不降解,植入后易造成遲發性感染、慢性疼痛等不良反應,對患者來說,是治療了一個病,又創造了另一個;另一類是生物材料,包括從患者自身其他部位取材、同種異體、或是采用脫細胞技術從動物身上取材。后一種方式除生產工藝復雜、產品規格受原料尺寸限制之外,成本昂貴,如何將細胞脫得干凈也是面臨的現實問題。
松力生物自主研發、2015年通過國家藥監“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批程序”的外科生物補片將纖維蛋白原與可吸收材料融合制成了靜電紡超親水生物復合材料,集合了人工合成和現有生物材料產品的優點,在可吸收的前提下,保持了足夠的抗張力,組織相容性良好,具有組織重塑功能。在植入體內后,以纖維逐層降解的方式進行降解,同時誘導機體自身組織長入,在逐層降解的同時,進行組織再生,從而保證了快速降解和再生過程中機械強度的平衡,最后該材料被機體完全吸收,被自體組織所替代。這一創新的超親水靜電紡復合支架平臺技術,在動物實驗中被成功地可用于軟組織(骨骼肌、平滑肌、韌帶等)修復和再生。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測試中心主任孫皎
此外,魚膠原及其水解物因其來源豐富、價格低廉、生物安全等優勢為人們關注,但有關其在生物領域中的生物學效應及功能報道較少。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九人民醫院、上海生物材料研究測試中心主任孫皎教授透露,研究證實水解魚膠原在無誘導因子的條件下具有主動誘導BMSC(骨髓間充質干細胞)的成骨和成血管分化的能力,同時抑制BMSC細胞向成脂和成軟骨分化,而對神經分化沒有影響,這一結果為水解魚膠原未來應用于組織再生修復材料的添加成分或BMSC的誘導因子提供了重要的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