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濟南3月27日消息(記者程立龍 見習記者劉佳音)3月27日,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召開“項目提升年·奮戰開門紅”主題新聞發布會,由經濟發展部負責同志介紹有關情況。針對起步區近年來在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全面綠色轉型方面都采取了哪些舉措,濟南新舊動能轉換起步區經濟發展部部長牟曉麗回答了記者的提問。

牟曉麗表示,目前起步區正加快“成形起勢”步伐,馳而不息抓創新、強產業、促發展、優生態,持續探索綠色可持續發展新路徑,主要有以下幾方面措施。

強化頂層設計,擘畫綠色發展新藍圖

起步區出臺《起步區碳達峰工作方案》,編制《起步區綠色低碳發展五年行動計劃(2025—2029年)》,配套制定《綠色低碳城市評價指標體系》和《綠色低碳發展行動導則》等文件,為起步區全面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力指引。

聚焦產業升級,打造綠色經濟新增長極

起步區印發《起步區“十四五”產業發展規劃》,實施《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發布《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產業機會清單》等系列文件,創新了從規劃到行動、到招引的產業發展路徑和從“給政策”到“給機會”的轉變模式,形成了以新能源汽車、高效太陽能電池、氫能源等新能源研發與應用為主要業態的大制造產業,產業規模上千億元。

深化結構轉型,創建智慧能源新示范

起步區將加快建設都市陽臺二組團等“地熱能+”項目,供暖面積將達到22萬平方米;光大環保生活垃圾綜合處理等項目并網運行,年發電量約4.3億度,帶動非化石能源消費占比達75%以上,新能源利用率顯著提升。構建“H”型“骨架”電網,啟動500千伏先行變電站和220千伏萃青、北起等變電站建設,能源骨干網絡加速成型。建成投運國內首座全要素綠色低碳車網互動充換電示范站。2024年起步區獲批全省唯一綜合智慧能源試點、全市唯一省能源綠色低碳轉型試點,試點示范疊加突破。

創新營建模式,樹立綠色建筑新標桿

起步區大力推進綠色建筑,城鎮新建民用建筑綠色建筑達標率100%,政府投資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執行二星級及以上標準。目前,在建綠色建筑約1400萬平方米,竣工約320萬平方米。聚焦重點環節節能降碳,探索推廣建筑師負責制,發展裝配式建筑,試點推行全過程BIM技術應用,逐步建立綠色建筑全過程監管服務機制。11個項目被列為山東省綠色建筑和建筑節能試點示范創建項目。

重構交通范式,繪就低碳出行新圖景

起步區合理規劃布局區域綠道、城市綠道、社區綠道三級網絡,形成內外銜接、區域聯動的城市綠道體系。提升新建車站、TOD節點等交通設施綠色化智能化水平,集中規劃建設一批集加油、加氣、加氫、充換電等于一體的綜合性能源供應點。鼓勵綠色出行,構建快線、干線、支線等多層次公交網絡,12條公交線路高效運行;首批56輛搭載起步區產氫能電池的商用車上路運行,氫能無人機、氫能助力車完成研制,綠色交通場景愈加豐富。

厚植生態本底,鋪展人與自然共生新畫面

起步區編制《起步區生態保護規劃》,構建“一河七廊、四澤八苑”的和美藍綠空間格局。高質量打造起步區黃河生態風貌帶,已完成黃河大橋至鳳凰黃河大橋段約11公里風貌帶建設,新增林地62萬平方米、綠道9公里,初步建立了連續的防護林帶,成為市民新的打卡地。實施大寺河、青寧溝等系列水系連通工程,強化生態節點保護與修復,河流斷面水質達標率100%。

下一步,起步區將深入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戰略,持續釋放山東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先行區建設的示范引領效應,奮力書寫美麗山東、美麗泉城的起步區生動實踐。

編輯:唐磊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