蠶豆、土豆混播秋收現場。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減施化肥50%以上,實現畝節約化肥50公斤、種植收益翻了一番!11月1日,海南藏族自治州共和縣銀力青稞種植專業合作社負責人余國英高興地向記者介紹,合作社通過引入青海省農牧業科技創新蠶豆產業平臺推廣的生態增效型“蠶豆+”輪作模式,經過兩年左右的持續探索,取得了喜人的成果。
近年來,青海省農牧業科技創新蠶豆產業平臺充分發揮和利用蠶豆的生物固氮養地功能,按照不同生態區域優勢產業布局部署構建“蠶豆+”種植模式,統籌化肥減量與農業增效、健康畜產品生產,為農業高質量發展開辟了新領域,實現了生態、社會、經濟三重效益協同提升。
按照“區域化布局,多元化發展”的思路,青海省農牧業科技創新蠶豆產業平臺率先在海南州開展“科研+推廣+基地+合作社+農戶”模式,保障蠶豆種業的穩定和發展,帶動縣域經濟發展。同時,在海東市樂都區、西寧市湟中區等熱量條件較好的河湟地區采用“鮮食蠶豆+蔬菜”的復種模式,在化肥農藥減施的前提下,種植效益畝收入達萬元。2021年,在全省蠶豆種植區域,基于生態增效型的“蠶豆+”輪作模式覆蓋了青海各個縣域。
“通過統籌化肥減量與區域糧食安全,2024年以‘蠶豆+蔬菜’復種模式,使東部農業區樂都區的復種指數顯著提高、化肥用量減少50%以上,畝種植效益突破萬元。單種鮮食蠶豆青蠶27號,在高寒冷涼地區互助縣南門峽鎮種植效益達5000元/畝以上,達到歷史性突破,這也讓我們對‘蠶豆+’模式越來越有信心。”青海省農牧業科技創新蠶豆產業平臺首席專家劉玉皎高興地說。
據行業統計,2024年,青海各地青蠶系列高產示范區產量均有不同程度提高,同德縣青蠶28號最高產量達428kg/畝;樂都區青蠶27號平均產量達395kg/畝;互助縣青蠶21號最高產量達到370kg/畝,增產達10.78%。按照當年蠶豆干籽粒市場價值6.0元/公斤,鮮莢生產地價格1.5元/公斤計算,蠶豆種植效益平均可達2000-3500元/畝,種植效益取得新突破。
一個個數據背后,是青海省蠶豆產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平臺在“統一規劃、統一設計、統一管理、統一實施”原則下,將新品種、新技術應用到生產中,讓關鍵核心技術發揮了實效。
省農業農村廳科技教育處四級調研員韓民告訴記者,只有把技術落到地里,才能讓大家受益。他們通過整合科研+推廣+種業企業、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等資源,探索出了農科教、產學研多方協同推廣新機制。各地農業技術推廣單位以新品種+新技術+新模式與新型經營主體聯合建立示范基地,通過現場教學、培訓、觀摩等形式,讓海南州的新品種集中示范與輻射推廣、全程機械化水平、產量水平不斷提高。
“共和縣2024年蠶豆種植面積由1萬畝左右提升至2萬畝以上,機械化率由20%左右提升到80%,尤其是機械化聯合收割水平由零提高至80%,一步步的提升都是我們想要的結果!表n民說。
“我們將以生態健康、綠色低碳為目標,以種質創新和利用為核心,以高質量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創新驅動與市場引領下發展蠶豆產業,在有限的土地上創造出更多的價值,努力讓產業壯大起來,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眲⒂耩ǔ錆M信心地說。(記者楊紅霞)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