滔滔湘江水、巍巍岳麓山,孕育了長沙人“敢為天下先”的優秀品質。在新時代發展征程中,以制造業為基礎的長沙,卻出人意料唱出一曲“敢為天下智”的大戲,發展質量之高、動能轉換之快令人眼前一亮!
2018年,700多萬長沙人民創造了1.1萬億元的地區生產總值,人均產值超過13萬元!一個不沿海、不沿邊的中部城市,遵循和把握發展規律,依靠創新的戰略思維和極為強勁的行動力,打造出一份高“智”量發展的長沙樣本,徹底改變了人們對中部地區發展模式和發展高度的固有認知。
以“智”造統領制造
“要把推動制造業高質量發展作為穩增長的重要依托。”不久前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的這一重要論述,深刻表明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關鍵在制造業、重點在制造業。
而長沙,優勢恰恰就在制造業!
“制造業在長沙經濟總量中所占比重超過40%。長沙制造業高質量發展,就是堅持以智能制造為統領,加快動能轉換,推進智能化改造全面升級!”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胡衡華表示。
從2015年開始,一場以智能化為標簽的改造行動“席卷”長沙制造業領域。一些傳統制造業“老樹發新芽”,各項指標達到歷史最高水平。
走進博世長沙馬達生產車間,居然并行著兩條完全不一樣的生產線。
在全球先進的4.0生產線,機器人在流水線上高速運作,收放自如;一兩個工人在電腦顯示屏前進行“人機對話”;龐大的物流系統自動取件、發貨……而在傳統生產線上,工人們依然三五成組手工作業。
兩條生產線產出的產品完全一樣,生產效率卻完全不同。傳統線9名工人,12.5秒生產一臺馬達;工業“4.0線”2名工人、5個機器人,7.5秒下線一臺馬達。
博世長沙副總經理李永壽表示,與傳統生產線相比,“4.0線”生產效率提高30%,質量損失減少30%,換型時間減少30%,智能化改造不僅讓生產線“改頭換面”,甚至讓整個企業“脫胎換骨”。
像博世長沙智能化改造樣本不勝枚舉:山河智能高端工程機械裝備研制及產業化項目落地;鐵建重工高端裝備制造項目總投資50億元,今年投資8億元建設特種設備制造、再制造中心基地及盾構機擴產基地……
除這些“頭部”企業,長沙中小企業轉型的重要突破口也選定為智能制造。
在長沙夢潔家紡車間,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看見,一堆蓬松的棉花被送入機器內,3分鐘后“變”成了一床潔白的被芯。
夢潔的這條智能生產線整合了國產的開松設備、西班牙的梳棉設備、德國的大象多針機設備、意大利的超聲波裁切設備和自動折疊、枕芯打包等15套全自動化設備,只需6名員工,每小時可生產被芯2500床。
“智能生產線投產前,我們每小時只能生產被芯800床。智能生產線正式投產后,生產效率提高了3倍,而成本降低了20%!”夢潔集團行政總監漆鴻杰指著車間門口的一塊牌子說,“這塊牌子很值錢,是工信部授給我們的,也是全國家紡業唯一一塊‘智能制造示范工廠’的牌子”。
像夢潔這樣獲批國家級智能制造試點示范的企業,長沙有27個,數量在省會城市中排名第一。目前,全市企業中有462家進行了智能制造試點改造,整體效率提升了30%,貢獻了全市60%以上的產值。
“更重要的是,長沙產生了很多內生動力,已經不是政府推著企業干,而是企業嘗到甜頭,非常愿意搞智能改造,這個趨勢已經很明顯。”中國工程院咨詢中心首席專家董景辰點出了長沙智能制造的“關鍵一躍”。
以“智”量引領增量
根植智能的沃土,長沙的經濟增量充滿了“智慧”的成分。
“長沙正在構建一種智能制造生態。對所有引進的重大項目,要求只有一個——生產方式必須是智能的方式,其他條件都可以談,這個條件不能談!”胡衡華回憶起長沙在引進格力電器時,他和董明珠談了很久。最重要的一點,就是格力一定要把最智能、最先進的生產線放在長沙,而事實也如他所愿。胡衡華推薦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去看這座智慧的工廠,因為那里很安靜,沒有匆忙的工人,也沒有物流車來來往往,自動化率達到62%,已成為全國電器生產行業自動化程度最高、智能化技術最新的工廠標桿。
和格力同時間進駐長沙的,還有民營衛星企業天儀研究院。5月11日,天儀研究院剛剛將自己研制的“婁星號”衛星送上了太空。
“沒有兩把刷子,不敢到‘北斗’的老家長沙落戶!碧靸x研究院衛星平臺負責人吳興貴介紹起自己的“看家本領”:我們能把商用衛星的重量降到最低10公斤,造價降到最低10萬元。去年已成功完成6次太空發射任務共12顆微小衛星,成為國內商用航天企業衛星發射頻率最快、發射數量最多的商用航空公司。
像天儀研究院這樣的高“智”量項目,去年長沙引進了178個,基本上是每2天就有一個,日均引進投資5.2億元。
在“增量”的拓展上,長沙也留有后手:打造三一眾智新城智造創新旗艦項目,建設工程機械主題的現代工業經濟綜合體;京東集團與長沙達成合作,將共同建設京東智能電商運營結算中心、京東無人車總部、京東無人車測試示范基地、智能城市等項目;獵豹移動公司與湖南湘江新區達成合作,共同成立獵豹移動機器人研究院……
傳統優勢企業內部,也裂變出“智慧”的增量。
傳統強企三一重工,內部孵化裂變出工業互聯網平臺“根云”。這個平臺誕生僅僅3年,卻成為三一重工甚至是全國機械工業最重要的“大腦”之一。
在三一重工的廠房內,記者看到一款由三一重工自主研制的“黑匣子”被嵌在了多款泵車上。數十萬臺在外設備通過黑匣子將海量的位置、設備狀態等數據上傳到“根云”。
“這些數據可以用于指導公司的服務提升、研發創新,以及市場銷售等環節。海量數據也形成了業內著名的‘挖掘機指數’,作為反映宏觀經濟的參考指數!比恢毓じ笨偨浝、首席信息官潘睿剛告訴記者,截至目前,“根云”平臺已經接入各類工業設備超45萬臺,服務了61個細分行業,連接超4300億元資產,同時支持45個國家和地區的設備接入。
以“智”能轉換動能
智能化的滲透,讓長沙制造業迸發出蓬勃的活力,產生了許多新技術,激活一批新興業態。體現高質量發展的新增長點、新載體不斷涌現。
在長沙中聯環境,一款沿著道路行駛的智能清撿保潔機器人很引人矚目。
這款搭載著定位系統和雷達系統的小型機器人,轉動的清掃盤將樹葉、紙屑等垃圾吸進“體內”;碰上障礙,自動轉彎;探測到被廢棄的水瓶,又敏捷地伸出機械臂將瓶子放入自帶的垃圾箱。
“清潔機器人用的是自主設計的智能模塊,智慧環境云平臺將垃圾分類所涉及的人、車、物全部納入智慧環保云平臺,進行精細化管理和全流程監控!敝新摥h境執行總裁陳培亮介紹,這款擁有多項知識產權的機器人目前已在長沙橘子洲景區等地實驗性投放。
除機器人技術,長沙新技術案例不勝枚舉:“天河二號”六次奪得世界冠軍,“大深度高精度廣域電磁勘探技術與裝備”世界領先,全球首臺碳纖維臂架泵車、中國第一臺高端選擇性激光燒結3D打印機……
2018年,以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為代表的高新技術實現產業總產值萬億元,增長15.1%,增加值占GDP比重達30.2%。
在長沙采訪,“應用場景”一詞頻繁出現。
“我們認為,應用場景就是最好的創新生態和產業生態!焙馊A說,為大力培育新動能、發展新經濟,長沙提出打造智能網聯汽車、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智慧醫療、移動支付、分享經濟、區塊鏈“七大應用場景”。
在湘江新區智能系統測試區,記者見到胡衡華引以為傲的智能網聯汽車應用場景。
一臺無人駕駛巴士開進公交站,緩緩剎車、落客、上客后,又自動駛離站臺……這是全國首條開放道路智慧公交線在智能網聯測試區試運營的一幕。今年以來,國家智能網聯長沙測試區已成為百度、京東、中車等智能網聯汽車企業封閉測試的首選。去年這里開展了700余場測試,積累了包括智能重卡、智能乘用車、智慧公交等不同車型共計5萬公里測試里程,數據還在逐日遞增。
如果放在幾年前,很難想象智能網聯汽車會在一個中部城市率先提出,但自2017年年底汽車工業產值繼工程機械、新材料等優勢產業后成為長沙第七個千億產業集群時,人們開始相信一切都有可能在這個中部工業重鎮發生。
與此同時,電子信息產業成了長沙千億主導產業之一,為長沙工業裝上智能“芯”;智慧醫療、智慧教育在長沙投入應用;與中國移動簽約打造“移動支付第三城”……智能制造創新的生態體系,已經在湘江兩岸風生水起,引領長沙形成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記者 朱磊 劉麟 胡達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