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大理10月27日消息(記者張雷)10月23日下午,“同飲一江水、共話瀾湄情”2020瀾湄萬里行采訪團一行離開迪慶藏族自治州,沿214國道向南320多公里,前往云南大理白族自治州大理市采訪。
24日上午,采訪團乘車來到洱海生態廊道,換乘坐電瓶車沿著試運營僅一個多月的12公里生態廊道前行。盡管天空飄起了小雨,還是有不少市民和游客,沿著洱海生態廊道散步、跑步或騎共享單車,一邊賞風景一邊健身,還有4對新人在煙雨迷蒙的湖邊拍攝婚紗照。途中,不時可見到身穿“紅馬甲”的生態管護員在打撈湖邊的水草,還有不少擱置在湖邊的小漁船。
在洱海拍攝婚紗照(央廣記者張雷 攝)
下車走到洱海邊,只見湖面上瓢著一片片綠葉和黃蕊小白花,還有幾只水鴨在其間穿游嬉戲。講解員告訴記者,這就是被當地人戲稱為“水性楊花”的海菜花,可以說是洱海的“水質風向標”,過去點狀分布的海菜花今年成片生長,說明洱海水質明顯改善。
洱海是僅次于滇池的云南第二大湖,湖水面積約250平方公里,湖水從西洱河流出,流合瀾滄江第二大支流漾濞江,匯入瀾滄江。1996 年、2003 年,洱海兩次大面積暴發藍藻,敲響了洱海水生態保護的警鐘。
環洱海流域湖濱緩沖帶生態修復與實地建設工程指揮部行政部副部長李學鑫介紹,為修復洱海生態,大理州、市實施了污水垃圾處置、農業面源污染防治、清水入湖、環湖生態防護等截污治污“五大體系”建設。生態廊道建設作為其中一項重大工程,最終將建設129公里環湖生態廊道。目前對23 個村 1806 戶居民進行生態搬遷,實行退田、退塘、退房、禁漁,洱海水生態環境明顯改善。
洱!八|風向標海菜花成片生長(李政波攝)
下午,采訪團前往緊鄰洱海的灣橋鎮古生村采訪,村口戲臺上正在上演白族大本曲說唱。古生村黨支部書記何橋坤介紹,要編排出當地群眾喜聞樂見的民間說唱藝術廣為傳唱,不斷增強環湖各族群眾保護洱海生態、建設美好家園的意識。
隨后,采訪團來到喜洲古鎮周城村,參觀采訪古鎮民宿、白族扎染生產性保護示范基地和扎染博物館,與游客們一同體驗扎染染制過程。
夜幕降臨,采訪團來到大理古城。盡管深秋的夜晚已透著涼意,但古城縱橫交錯的街道上依然熙熙攘攘、人聲鼎沸,市民和游客們盡情享受著生態美好帶來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