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鐵路復雜巖溶勘察成套技術及應用”科技成果鑒定會專家合影
央廣網成都3月26日消息(記者樊承志 鄭軼)我國已經掌握了高速鐵路復雜巖溶勘察成套技術及應用。技術人員耗時18年,在2600公里巖溶高速鐵路項目的推進中,掌握了“高速鐵路復雜巖溶勘察成套技術及應用”,國內頂級專家日前做出的鑒定結論稱:“本項目研究成果總體達到國際領先水平,一致同意通過成果鑒定。”
據專家介紹:由于高速鐵路線路曲線半徑大、速度目標值高,線路對地質條件的適應性差、對場地的穩定性和地基巖土體適應性要求高,給地質勘察、線路比選、風險評估及災害防治帶來極大的挑戰。在高速鐵路的建設中,攻克復雜巖溶是重中之重的難題,這一難題如果解決不好,將會對高速鐵路的建設和運營構成重大安全隱患。
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于2001年起,聯合成都理工大學、中國地質科學院巖溶地質研究所、中國鐵路經濟規劃研究院等單位成立課題研究組,依托地質構造復雜的渝懷鐵路圓梁山深埋特長巖溶隧道,武廣、渝利、貴廣、滬昆、云桂等高速鐵路的長大巖溶隧道,通過西南及鄰區干線鐵路,以及近年來高速鐵路勘察設計和建設實踐,共同探索出了“高速鐵路復雜巖溶勘察成套技術”。
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的六位院士
據介紹:“通過近50年以來對西南及鄰區干線鐵路和近年來高速鐵路勘察設計和建設實踐,針對高速鐵路巖溶地質勘察面臨的新挑戰和亟待解決的技術問題,專家和技術人員開展了高速鐵路工程巖溶地質相關理論研究、復雜巖溶區高速鐵路減災選線理論研究、復雜巖溶區高速鐵路綜合勘察技術、復雜巖溶高速鐵路主要巖溶災害風險評估、復雜巖溶區高速鐵路防災減災研究實踐等五大專題研究,并形成了多項研究成果!
值得總結的是,在實踐探索中取得的三大創新點:“一、創新了適用于高速鐵路工程建設的巖溶地質相關理論,揭示了現代深部巖溶發育的宏觀規律及主控因素、厚覆蓋巖溶地面塌陷形成演化機理,構建了高速鐵路巖溶工程地質分區,創建了復雜巖溶區高速鐵路減災選線理論方法體系,為高速鐵路巖溶勘察設計和災害防治提供了理論支撐。二、創建了高速鐵路復雜巖溶‘空、天、地’一體化勘察技術體系,引進并創新了高分航遙、無人機勘測、多孔對井間電磁波層析成像、輕便型全液壓鉆探及超深覆蓋層多參數原位測試等勘察新技術,構建了適用于不同巖溶工程地質區各勘察階段、各類工程的勘察技術組合模式,解決了復雜巖溶勘察難度大、效率低、精細度差等難題。三、構建了高速鐵路巖溶風險評估方法,創新了復雜巖溶區高速鐵路巖溶災害防治關鍵技術,揭示了高速鐵路巖溶地質風險的控制因素,確立了巖溶地面塌陷、隧道涌水突泥、大型溶洞、危巖落石等不同巖溶風險評估的指標體系和量化標準,建立了風險評估模型,為高速鐵路防災減災提供了風險管控技術支撐。通過本項目研究,最終形成了高速鐵路復雜巖溶勘察成套技術體系,為今后復雜巖溶區高速鐵路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理論技術支持!
中國巖石力學與工程學會專家的成果鑒定結論是:“本項目研究建立了完整的復雜巖溶區高速鐵路綜合勘察與減災防災的成套技術體系,為復雜巖溶區高速鐵路建設提供了理論技術支撐,已成功推廣應用到貴廣、滬昆、貴南、渝昆、渝湘等高鐵建設勘察設計中,有效地規避了巖溶災害風險,降低了復雜巖溶區高速鐵路工程投資和勘察成本,取得了良好的經濟、社會與環境效益,具有應用推廣價值!
全國勘察設計大師、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朱穎
中國科學院院士袁道先、崔鵬,中國工程院院士武強、梁文灝、王思敬、多吉,全國勘察設計大師李文綱、許再良及東北大學、西南交通大學、中國科學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災害與環境研究所等11名學術專家出席評審。
中國中鐵二院工程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簡稱中國中鐵二院)隸屬于世界雙500強企業中國中鐵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國首批獲得“工程設計綜合資質甲級”的八家企業及國內最大型工程綜合勘察設計企業之一,先后2次獲得國家科技進步最高獎。連續七年位列全國勘察設計企業勘察設計收入首位,被ENR建筑時報評為“2012最具國際拓展力的工程設計企業”,并在“中國工程設計企業60強”排名中位列第五。2009年經國家發改委批準成為鐵路、城市軌道交通投資評估的咨詢機構,是國內鐵路行業勘察設計企業中率先獲建設部頒發的具有公路勘察設計“四甲”資質證書的企業。全國勘察設計大師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43人,省級勘察設計大師14人,其他國家級和省部級專家170余人次,61人取得全球首批FIDIC認證咨詢工程師證書。
另據專家披露的信息,世界巖溶區高速鐵路通車里程約5000公里,我國巖溶區高速鐵路通車里程約3600公里,占世界巖溶區高速鐵路約72%。截至目前,中鐵二院完成了巖溶高速鐵路約2600公里。根據鐵路中長期路網規劃,我國巖溶區規劃待建高速鐵路約3000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