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滁州2月14日消息(記者徐秋韻)安徽天長,是安徽省滁州市下轄的縣級市。三年前,縣域內無序就醫是存在的突出問題,矛盾與風險頻現,縣級醫院“吃不了”一床難求,群眾意見大;鄉鎮醫院“吃不飽”資源浪費,醫務人員不滿意;病人留不住基金吃緊,主管部門壓力大。2016年3月以來,天長把握被確定為全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縣的有利契機,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又符合天長市情的農村分級診療服務模式。
天長的醫改成果,也得到世界銀行行長、國家衛計委相關負責人以及醫改專家們的點贊。“天長醫改的路是闖出來的!”2月10日,在“聚焦天長醫改”媒體見面會上,天長市衛計委黨委書記房曰林堅定地告訴在座的記者。天長在深化公立醫院改造中是如何發揮“龍頭”作用,又探索出了怎樣的醫改模式呢?
大小醫院 一個碗里吃飯
天長醫改的最大特色是改變過去市鎮村醫療機構各自為政、爭奪病人的競爭關系,組建起縣域醫共體,讓資源真正“活”起來,大小醫院一個碗里吃飯。
在整合城鄉醫療機構方面,以天長市人民醫院、中醫院和天康醫院3個縣級醫院為牽頭單位,分別與基層醫療機構簽訂結對協議,組建3個縣域醫共體?h域醫共體,其本質是依靠縣級醫院的力量,牽頭重新構建縣鄉村三級醫療網,使縣鄉村“一條心”。
醫共體的運行機制用四句話來表述,就是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
“醫共體”通過建設雙向轉診信息化系統,實現居民健康檔案和電子病歷的共享和流轉,建立了一條綠色轉診通道。以天長市中醫院為例,該院幫助鎮衛生院確定出50個確保收治的病種,實行基層首診;醫共體牽頭醫院確定15個康復期下轉病種,急性期在中醫院治療,病情穩定后到鎮衛生院進行后期康復治療,形成分級診療格局。
據天長市中醫院院長葛維朝介紹,天長市中醫院與7家鄉鎮衛生院以及所轄村簽訂結對協議,覆蓋人口18萬人。醫共體內實行按人頭總額預付,交由牽頭醫院統籌管理,年底結算,超支由縣級醫院承擔,結余由縣級醫院、鎮衛生院、村衛生室按6:3:1比例進行分配。“這樣就可以把原來醫院想方設法多花的新農合基金從‘醫院收入’變成‘醫院成本’,多花的每一分錢都是自己的,外轉病人花的錢也要自己‘掏口袋’,醫共體內各醫療機構學會主動控制不合理醫療費用,降低外轉患者,盡最大努力減少居民患病。”
少付費 少跑路
記者在走訪天長市中醫院簽訂結對協議的鄉鎮衛生院——新街鎮衛生院中看到,通過該衛生院的醫共體遠程會診平臺,當鄉鎮衛生院出現疑難雜癥需要會診時,可與上級結對醫院的專家進行會診,而嫁接這兩級診療的“橋梁”便是這一重要的技術支撐。葛維朝告訴記者,醫療共同體其實是一個載體,這個載體整合了縣、鄉、村三級醫療資源,依托縣級公立醫院,建設區域HIS、影像、檢驗、心電、病理等五大中心,實現醫共體內信息互通、檢查結果互認、遠程會診協作。
除了技術支撐外,醫共體辦公室也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在天長市中醫院的醫共體雙向轉診辦公室,工作人員24小時365天為雙向轉診服務,開辟“綠色通道”,每日帶班領導用手機交接,全天候接聽基層電話,一站式完成跟蹤服務,每日下轉病人都由醫共體上級醫師點對點跟蹤指導。
醫共體遠程會診中心
同時,醫共體內開展醫師多點執業,在新街鎮衛生院,來自天長市中醫院的潘醫生告訴記者,他每月會到這里坐診大約6次。除了常規坐診外,天長市中醫院醫共體也會定期派專家赴鄉鎮衛生院進行業務培訓。一個名稱為“天長中醫院醫共體”的微信群吸引了記者的關注,在這個154人的微信群里,業務交流、疑難雜癥答疑、健康養生知識的傳播是主要內容。2015年6月加入天長市中醫院醫共體的村級醫療機構李坡村衛生室也簽訂師徒協議,結成“1+1+1”師徒關系,目前已結成6對師徒關系。
一系列的措施使基層就醫群眾以衛生院的收費標準享受到縣級醫院醫療服務,實現“少付費、少跑路”目標,推動優質醫療資源縱向流動。
中國經濟體制改革研究會公共政策研究部高級研究員熊茂友曾指出,當縣級公立醫院有了服務能力后,就能更有利于建立以縣級醫院為龍頭,以鄉村醫療衛生機構為社區網絡的非壟斷、緊密型和綜合性的農村(或稱縣域)醫聯體,從而更好的實現農村衛生資源共享,提高農村衛生資源的利用效率,緩解農村居民的“看病難和貴”。而天長醫改模式的意義正在于此。
一張處方治病 一張處方防病
全民健康助力全面小康,十八屆五中全會提出推進健康中國建設,健康中國理念上升到了國家層面。維護人民群眾健康,公共衛生建設是關鍵。天長市作為全國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示范縣,以圍繞居民健康,轉變衛生發展理念為重點,改革之后的醫療體制更加注重提高醫療服務質量。
醫共體是醫療服務的共同體,也是健康管理的共同體。一個涵蓋健康教育、咨詢、疾病預防、慢病管理、康復、醫養結合的健康服務新體系正在慢慢形成。
天長市通過在縣級公立醫院推進“雙處方”制度,即醫生向就診患者開具用藥處方和個性化健康處方,實現一張處方治病、一張處方防病,白紙黑字一目了然,把以治病為中心轉變為以人民健康為中心,將醫療服務的重心從看病治病向健康管理轉變。構建由縣級公立醫院、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專業公共衛生機構組成的健康管理網絡。縣級公立醫院設置健康管理中心,進行健康干預,一張以預防為主、防治結合的健康保障網得以構建。
在天長市中醫院的治未病中心,該院院長葛維朝告訴記者,治未病就是要做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和瘥后防復(疾病康復后防止在復發)。醫共體治未病中心通過糖尿病防控聯盟、高血壓健康干預工作站,加強慢性病管控,由醫共體內鄉鎮衛生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立檔案并進行規范化管理。糖尿病防控聯盟工作站的醫務工作者主要負責糖尿病診療指南,制定個性化、規范化的治療方案,利用網絡信息平臺錄入患者數據,實現信息共享,對患者進行隨訪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天長市中醫院還運用各種中醫特色技術進行健康干預。
目前,天長市“雙處方”制度已覆蓋276個病種。在加強慢性病健康管理工作上,天長市財政投入400萬元,為高血壓、Ⅱ型糖尿病患者提供免費國家基本藥物,受惠患者2.5萬人。
村衛生室也發揮健康“守門人”作用,天長較早在鄉村開展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對重點人群提供個性化健康管理服務。據數據顯示,目前村醫簽約服務已簽約13.8萬人,其中,重點人群5.9萬人。
從2015年8月開始,李坡村衛生室就開始實施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個性化健康服務上取得了顯著成效。72歲的村民胡原李,患有高血壓,在村醫鄭醫生的建議下,訂立了家庭醫生簽約服務中級包,而對于65歲以上、患有高血壓疾病的老人,每年支付100元,即可享受每兩月上門隨訪1次、每年免費體檢1次、適合免費服藥人群優先使用免費治療藥物等服務。目前,李坡村家庭醫生簽約802人次,覆蓋率27.4%!皩τ谵r村的一些空巢老人,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保障這些人群的健康管理上會起到了很大的幫助。”李坡村衛生室鄭醫生告訴記者。
國家衛生計生委體改司副司長姚建紅在調研天長市縣域醫改成果時認為,既要保證老百姓到醫院看病,也要保證老百姓怎樣預防為主、防治結合,體現綜合、連續、協調、可及的新的理念。
據了解,2017年,天長還將在全國率先探索“同病同價”,即同種疾病不管在哪一級醫院就診都將按同一醫保價支付,剩余部分由患者自付,醫;在公平分配上又將做出怎樣探索,值得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