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斗有回報 安徽兩位農民工的收入“賬單”
2015-01-26 16:49: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蚌埠1月26日消息(記者王利 通訊員曹俊松)隨著春節的臨近,農民工工資再次成為焦點。這一年,分布在安徽大大小小工地上的民工們收入如何,日子過的怎么樣,懷著這樣的疑問,記者來到了施工現場,和農民工聊起家常,從他們口中得知近年來收入的變化。
“螺八(8mm螺紋鋼)要55根,直條十六的(16mm螺紋鋼)要50根……”
位于蚌埠市懷遠縣在建最大的安置房工程——文苑小區工地上2號鋼筋加工棚內民工小吳正在向自己的丈夫羅勇傳達生產任務,由于機械轟鳴,小吳的嗓音提得很高。一會兒工夫,105件鋼筋成品就出來了,羅勇關掉了機器,面帶微笑與走上前來的記者聊了起來。
“快啦,還有一個月就要回家過年了”羅勇喝了口水高興的說,“每到年關,我們心里都舒服,為啥呢,因為年底就意味著收獲”。站在一旁的妻子小吳也露出了笑臉,“干活人辛苦,一年下來能多掙點錢那是最大的欣慰”。
說起多掙錢,這對年輕的小夫妻很有些體會。
在文苑小區工地上,一個技術熟練的鋼筋工一天勞務費能掙到200多,一個月以25天工時算,一個月收入5000到6000元,一年下來毛收入有7萬多。羅勇告訴記者,這是他前兩年的“掙錢模式”。而如今,他投資了兩萬塊錢買了一套鋼筋調直設備,自己與鋼筋老板簽訂產品加工協議,為工地提供鋼筋成品。這樣一來,他們就從純粹提供勞務的鋼筋工轉變為提供鋼筋產品的“個體戶”。“我們現在自己也雇人幫忙,有時候工期緊,工地對鋼筋產品需求量大,忙不過來”,羅勇介紹說,幫工每天的工錢也都在200多。這收入要比之前翻一番,一年十幾萬塊錢沒多大問題。雖然戴著口罩,但是妻子小吳開心的笑聲清晰可聞。
據文苑小區項目的一家建筑公司負責人介紹,目前的建筑市場上,鋼筋工從純勞務轉向帶機械加工成品轉變是一種新趨勢。對民工來說,這種方式在帶來較高收入的同時,也非常靈活,幾乎沒有風險,但要克服工程量不能順利接續的困難,合理解決工程量與勞力、財力之間的沖突。“毫無疑問,這也是對他們的一種考驗”,這位負責人笑著說。
做鋼筋的羅勇夫婦會掙錢,加工木料的小王也有“絕活兒”。
小王做木工已經有6年了,工友們都說他懂技術,手藝好。由于木工工種工藝要求較高,因而這一行工價也高,一天勞務費在300元左右。一年下來,以300工時計算,一個木工的毛收入在9萬元左右。這是小王前幾年的收入水平,喜歡打拼的他卻并沒有滿足現狀,聰明的他發現工地廢舊木料加工是個好活兒,既能掙錢,還能循環利用邊角料。2013年年初,他購買了一套木料梳齒對接機,這套機器可以將廢棄不用的木料進行拼接加工再利用,勤勞的小王在工友休息的時候進行廢舊木料加工!皩筛1.5米的木條拼接成一根3米的,算一個接頭,加工費是2.5元”,他說,一個月在正常的上班干活外,還能額外增加2000元左右的收入。
“廢舊木料循環利用是循環經濟在建筑領域的具體體現,它不僅提高了木工收入,而且還降低了方木成本,但是對拼接出來的成品要進行檢驗”,小王所在的項目總工程師孫林荀說。接受采訪后,木工小王已經帶著他的機械轉戰到另外一個工地,用他的話來說,是去“接著奮斗”。
從過去單純的出力氣,到如今帶著設備、干起了技術活,過去的這一年,羅勇夫婦和木工小王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讓自己打工的收入增長明顯。采訪中,記者發現,“奮斗”成了三人最常說的詞,羅勇說:“有了奮斗,肯定能收到回報!
編輯:李江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參與討論
我想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