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百年曲子絲路行”采訪組赴西安尋曲脈之源
2014-06-19 23:44: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央廣網西安6月19日消息(記者張雷 呼圖壁臺記者程勇 通訊員許文玲 黃偉強)新疆呼圖壁縣“百年曲子絲路行”采訪攝制組6月16日到18日來到六朝古都、絲綢之路起點西安探尋新疆曲子曲脈之源。
千年秦川,秦腔秦韻,西安薈萃了多元文化,是華夏文明的搖籃。在西安,城市鄉村,大街小巷,都可以聽到地道的秦腔、眉戶戲。在這秦腔秦韻當中,依稀發現曲子文化的身影。在陜西戶縣鳩摩羅什寺、草堂寺,新疆曲子與陜西眉戶在這里交流。
能夠在自己的家門口,看到千里之外的新疆曲子的精彩演繹,讓當地很多沒有到過新疆的人激動不已,看到陜西的眉戶戲竟然讓新疆曲子藝人以另一種方式演繹得如此精彩,驚訝和激動的現場觀眾的掌聲、笑聲響成了一片。
今年已經80多歲的陜西省戶縣省級非遺傳承人盧登榮已經唱了半個多世紀的眉戶戲,他認為新疆藝人的演唱更具有觀賞性、可聽性、互動性,是眉戶戲的傳承。盧登榮說:“戶縣的曲子和新疆的曲子一脈相承,是一個人傳下來人,實質東西都一樣,曲調調名都是一樣的,就是唱法有些不一樣,口音與戶縣的不太一樣!
盧登榮的感受的確沒錯,新疆曲子吸收了陜西秦腔、眉戶的曲調,又融合新疆本土的民族音樂、民族歌舞、本土方言等,形成了具有新疆地域特色的民間戲曲,又賦予了流傳了百年的新疆曲子新的內涵,這種文化現象讓戶縣本地作家耿朝輝也沒有想到。
耿朝輝說:“新疆曲子和眉戶戲唱曲都來自民間、內容來自于老百姓,音樂時而委婉,時而鏗鏘有力,正因為取材于民間,深受老百姓的歡迎。所以在戶縣,家家戶戶不約而同喜歡聽。”
耿朝輝沒有想到,陜西西安、戶縣與新疆有著那么久遠的文化交流。西域高僧鳩摩羅什早在一千年多前就曾到過陜西。鳩摩羅什本是新疆龜茲(今庫車)人,受秦皇帝邀請,千里迢迢來到陜西戶縣住草堂譯經,規模宏大,弟子三千,共翻譯佛教經典97部425卷,創立了中國佛教歷史上第一個國立譯經場。
在陜西戶縣,與鳩摩羅什一樣家喻戶曉的另一個人物是王九思,他非常擅長戲曲、詞曲的創作,被當地人稱為眉戶戲的創始人之一。
戶縣千百年來涌現出了許多名人與著名的歷史典故,得益于深厚的民間文化基礎。在這里不僅能聽到眉戶戲、秦腔、終南山民歌,還能看到皮影、剪紙、農民畫、木雕等傳統的中國文化,這里的每一個人都是“藝術家”,而眉戶戲則是展示這些優秀傳統文化的一個窗口。
在陜西三天的采訪中,記者不僅感受到了中華文化深厚的歷史底蘊,還感受到了歷史文化傳承和發展。這些優秀的民間文化,從絲綢之路起點出發,通過八百里秦川、經河西走廊,進入新疆,在新疆翻開了新的篇章。
不管新疆文化和新疆曲子文化如何發展,如何精彩紛呈,它的身后有著博大的中華文化的支撐,不管走多遠,它的根不變,它的脈始終與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主脈聯系在一起。
編輯:劉千里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