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2月23日消息(記者孫瑩 高藝寧) 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決定中明確指出,要健全和完善多元化糾紛解決機制,完善仲裁制度,提高仲裁公信力。23日,最高人民法院發布《關于人民法院辦理仲裁裁決執行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仲裁裁決執行規定》),該司法解釋作為執行規范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將于2018年3月1日開始施行。
發布會上,最高人民法院執行局局長孟祥表示,在社會經濟交往過程中,仲裁因自身所具有的充分體現當事人的意思自治、靈活便捷、一裁終局等諸多特性,成為兼具契約性、自治性、民間性和準司法性的一種重要的糾紛化解方式,愈來愈多的當事人選擇將爭議提交仲裁解決。而仲裁的自身特點決定了其健康發展必須依賴于司法的監督與支持。孟祥指出,目前,由于法律及司法解釋對人民法院辦理仲裁裁決執行案件的規定較少,該類案件在實踐操作中仍存在一些規則空白。為切實保護當事人、案外人的合法權益,提高仲裁公信力和執行力,促進仲裁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最高人民法院經過充分調研,數易其稿,最終形成《仲裁裁決執行規定》。
據孟祥介紹,《仲裁裁決執行規定》共24個條文,主要涉及以下五個方面的內容:
。ㄒ唬┻m當調整仲裁裁決執行案件的管轄根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若干問題的解釋》第29條,當事人申請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的,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的中級人民法院管轄?紤]到司法實踐中,多數仲裁裁決執行案件的申請執行標的較小,且就執行實施程序而言,對仲裁裁決與民商事判決規定不同的級別管轄意義不大,本解釋對仲裁裁決執行案件管轄進行了適當調整:一方面,堅持以中級法院管轄為原則;另一方面,當執行案件符合基層法院一審民商事案件級別管轄受理范圍,并經上級人民法院批準后,可以由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財產所在地的基層法院管轄。需要注意的是,對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申請的審查屬于對仲裁裁決的司法監督范疇,為統一對仲裁裁決司法監督的審查尺度,《仲裁裁決執行規定》明確規定,對不予執行申請的審查仍由中級人民法院負責,即使案件已指定基層法院管轄的,也應移送原執行法院另行立案審查處理。這充分體現了人民法院對仲裁裁決不予執行的審慎態度。
。ǘ┟鞔_裁決執行內容不明確具體的認定標準及處理方法根據民事訴訟法解釋第463條,當事人申請人民法院執行的生效法律文書應當給付內容明確。但對于“明確”的標準,對不明確的案件應當如何處理,目前的法律、司法解釋尚缺乏指引。為解決實踐爭議,《仲裁裁決執行規定》主要從以下五個方面入手:一是列舉了實踐中常見的仲裁裁決“不明確具體”的情形;二是為減輕當事人訟累,規定執行內容不明確具體的應首先通過補正等方式解決;三是經補正等方式仍無法明確執行內容的,人民法院可以裁定駁回執行申請;四是明確當事人對駁回執行申請不服的,可以直接向上一級法院申請復議;五是對于仲裁裁決確定交付的特定物確已毀損或滅失的,人民法院可以通過終結執行等方式處理。
(三)適當拓展申請不予執行的主體范圍實踐中,個別當事人惡意仲裁、虛假仲裁,不僅損害了案外人的合法權益,更損害了仲裁與司法的社會公信力。但法律、司法解釋對于案外人能否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缺乏規定。此次《仲裁裁決執行規定》對申請不予執行的主體范圍予以適當拓展,明確賦予了案外人申請不予執行的權利,并分別在第九條和第十八條明確了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程序條件和實質審查標準。簡言之,案外人有證據證明仲裁案件當事人惡意仲裁或者虛假仲裁損害其合法權益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請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或者仲裁調解書,人民法院將嚴格審查,確認其主張是否成立。而對于案外人申請不予執行的審查結果,同時賦予當事人、案外人進一步救濟的權利,以充分保障其權益。
。ㄋ模┙y一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案件的審查標準目前,民事訴訟法對于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事由雖有規定,但相比豐富的司法實踐,仍顯得過于原則和籠統,實踐中容易出現審查尺度不統一的問題。為此,《仲裁裁決執行規定》對不予執行仲裁裁決的事由進一步予以解釋,明確了無權仲裁、違反法定程序、偽造證據及隱瞞證據的認定標準,使法律適用更統一、更具操作性。此外,為防止被執行人濫用程序權利阻礙仲裁裁決案件執行,《仲裁裁決執行規定》還列舉了若干明顯違背誠實信用原則申請不予執行的情形,明確規定人民法院對此類申請不予支持。
。ㄎ澹┟鞔_撤銷仲裁裁決與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司法審查的程序銜接根據仲裁法的規定,申請撤銷仲裁裁決與不予執行仲裁裁決兩救濟程序雙軌并行;且提出申請的法定事由基本相同,為了進一步提高人民法院對仲裁裁決司法審查的效率,貫徹尊重仲裁、保障仲裁執行的司法原則,《仲裁裁決執行規定》對兩程序的銜接進一步予以明確、簡化。詳言之,不予執行審查期間,當事人撤銷仲裁裁決申請被受理的,法院應當裁定中止不予執行申請的審查;被執行人同時申請撤銷仲裁裁決和不予執行仲裁裁決時,其撤回撤裁申請的,應視為一并撤回不予執行申請。如此制度設計,可以有效避免被執行人濫用司法程序阻礙執行,也有利于減少重復審查造成的司法資源浪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