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央廣網記者對甘肅、重慶、安徽、山西等中西部省份多名中學教師進行采訪發現,經濟發達地區一些學校向當地優秀教師拋出“橄欖枝”,造成很多優秀教師外流,并給流出地帶來一系列連鎖反應,包括教育質量下降、人才培養乏力、學校聲譽受損等。

中西部地區,尤其是中西部農村地區優秀教師的流失,并不是近幾年出現的新問題。前不久,中辦、國辦印發《關于構建優質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務體系的意見》就強調,要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發達地區不得從中西部地區、東北地區搶挖優秀校長和教師。然而,禁止“搶挖”雖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教師流失“外因”,但要從根本上讓欠發達地區和農村留住優秀教師,還得多練“內功”,解決好“內因”。

不可否認,中西部地區中學優秀教師外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奔著更好的待遇和發展空間而去。他們的待遇不僅無法與東部地區相比,相較于本省或當地一些學校的待遇通常也有明顯落差。特別是中西部地區縣域經濟發展條件相對較差,教育資源投入有限。因此,需要中西部地區繼續加大對本。▍^)范圍內縣域教育的支持力度,如在推進鄉村振興進程中,有針對性地強化縣域教育資源補強力度。通過實打實的教育資源傾斜來緩解教育資源分配上的失衡,著力提升縣域中學教師待遇和縣域基礎教育發展空間,在物質和精神上讓縣中優秀教師都能有更多“獲得感”。

遏制中西部和東北地區縣域中學優秀教師流失,關鍵還得持續增強縣域經濟的“造血”能力?h域經濟發展好了,不僅對教育的支持會有更多源頭活水,也能夠留住和吸引更多的人口和生源,有利于讓優秀教師堅定對縣域教育發展的希望。把本地優秀教師留住了,教育質量提高了,地方發展才能獲得更多人才支持。(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朱昌。

編輯:鄭皓月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