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央廣網報道,如今市場上的一些醫療美容機構,為了鼓勵缺乏資金的大學生做醫美消費,向他們推薦分期貸款項目,導致一些大學生背上沉重債務,甚至在還不上款時被瘋狂追債。(央廣網此前報道>>)
分析這些案例可以看到,醫美貸的本質是一種金融。金融是考驗個人風險掌控能力的,何況,一些為大學生提供貸款的金融機構本身就存在嚴重的合法性問題。正是看到了這重風險,2021年3月,中國銀保監會等五部委聯合發布《關于進一步規范大學生互聯網消費貸款監督管理工作的通知》,指出小額貸款公司要加強貸款客戶身份的實質性核驗,不得將大學生設定為互聯網消費貸款的目標客戶群體,不得針對大學生群體精準營銷,不得向大學生發放互聯網消費貸款。
實際上,一些相關的借貸App并非不了解國家規定,他們會在頁面寫上“平臺禁止學生申請”的醒目提示語,但這只不過是其掩人耳目的幌子。在實際操作中,他們明明知道貸款人是大學生,也會排除各種障礙,消除各種不便,為他們提供貸款。此可謂知法犯法,尤其惡劣。
客觀而言,醫美貸最猖獗的時候并非現在,至少在四五年前,醫美貸就已經非常普遍。彼時監管也存在一定滯后性,給了醫美與網貸機構合謀收割消費者的機會。此后,隨著醫美糾紛不斷增加,社會上對這一問題的投訴也越來越多,監管逐漸形成共識,不論是中央還是地方,都紛紛出臺措施,或采取專項行動,打擊醫美貸,有力遏制了這一亂象。
監管趨嚴,壓縮了非法醫美貸的生存空間。但也得看到,醫美本身是暴利行業,巨大利益誘惑之下,有些非法醫美或金融機構總會在“利益權衡”之后,繼續“磨刀霍霍向學生”,并且不斷升級違法手段,提高了監管的難度。據某家大數據中心的數據統計,2022年,平臺涉及醫美貸問題的投訴1400余件,約占醫美行業投訴的20%。對非法醫美貸,依然需要下大力氣整治。
監管非一時之力,一日之功。未來,一方面要向大學生群體做好宣傳引導,普及醫美貸的風險與危害,讓大學生提高警惕,主動拒絕醫美貸;另一方面,各地監管部門也應根據新的監管形勢,升級技術手段,及時甄別隱蔽的違法手段,將非法醫美貸消滅在前置環節。同時,市場監管、衛生健康、藥監、海關等部門也要建立常態化聯合監管機制,健全投訴渠道,主動執法作為,合力為愛美大學生構筑一道牢固的安全防線。(央廣網特約評論員 王言虎)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