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農村變景區 農民變股東——四川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農民得實惠
盛夏時節,在四川省成都市郫都區唐昌鎮戰旗村,一條集購物、餐飲、酒店等為一體的商業街正在火熱建設中。這處地塊來源于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此處原本是老村委會辦公樓、村復合肥廠等所在地。
作為改革開放之初中國農村改革發源地之一,當前,四川在新一輪農村改革中繼續發揚“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在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不斷取得突破,農村土地制度改革正是其中重要的一項。
2015年,郫都區被確定為全國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試點,開展了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探索。
農民在這一改革中得到了實惠。戰旗村這塊地面積13.4畝,成交價格每畝52.5萬元!斑@塊地的收益可提高農村公共服務水平、壯大集體經濟,還使村民人均增收520元。”戰旗村黨支部書記高德敏說。
四川省國土資源廳政策法規處副處長朱玥亭說,通過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創新了土地增值收益形式,拓展了農村集體經濟發展渠道,進一步夯實了集體經濟發展資本,有利于農民持續增收。
戰旗村通過加強產業培育發展、龍頭企業引領、專業合作社帶動家庭農場示范,2016年村集體資產達到4300余萬元。村民收入由單一傳統農業種植收入向土地入股分紅、務工收入、經營性收入多元化升級。
四川省國土資源廳副廳長王平說,四川統籌推進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郫都區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形成了機制、規劃、制度、理論4個方面的成果。以制度為例,圍繞基礎管理、入市管理、配套管理等出臺了21個管理辦法,通過制度到實踐再到制度的反復驗證,各項制度辦法和流程基本成熟,農村群眾在當中得到了最大實惠。
截至今年6月,郫都區已完成30宗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交易,交易面積353畝,獲得成交價款2.1億元。在這當中,相關農民集體及個人獲得了超過1.7億元的土地收入,其中約1.36億元用于集體經濟的積累和發展,約3400萬元用于農民股東的現金分配。
據了解,由于必須堅持耕地紅線不突破,集體土地入市不失控,在試點政策中,郫都區對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明確界定了用途,要求不能用于房地產開發,只能用于旅游、商業、工業等。
在郫都區三道堰鎮青杠樹村,村里通過土地整治,將零星、分散、閑置的集體建設用地集中復墾,將節余的269畝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青杠樹村黨支部書記韓忠說,借助土地入市收益,青杠樹村鄉村旅游基礎設施大幅改善,并與法國普羅旺斯鎮結對合作,目前正努力將青杠樹村打造成為國際鄉村旅游目的地。
“現在村子變景區,農家樂一到周末就滿是游客。”青杠樹村村民邱應章說,游客人均消費幾十元,給村民帶來持續不斷的收入。
改革紅利正在不斷釋放!稗r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滿足了新興業態、小微企業的用地需求,推動了現代農業、第三產業共融,促進了農業升級!敝飓h亭說。(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