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ibxm4"><noframes id="ibxm4"></noframes></bdo>
<b id="ibxm4"></b>

<xmp id="ibxm4"></xmp>
<source id="ibxm4"></source>
      1. <cite id="ibxm4"></cite>
      <dfn id="ibxm4"></dfn>

      1. 央廣網

        央廣網旅游 > 滾動新聞

        央廣網

        北京城市考古發現大量戰國遺存 漢代古城露真容

        2016-11-29 10:39:00 來源:北京晨報

        北京城市考古發現大量戰國遺存漢代古城露真容

          北京城市副中心考古發現大量戰國遺存

          “要動土,先考古!睘榕浜媳本┏鞘懈敝行慕ㄔO,文物部門從全國挑選了2000余人參與此次考古勘探,共完成100多萬平方米的勘探任務,相當于142個足球場。昨天,北京市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和北京市文物局聯合舉行新聞發布會,公布了這場考古“大會戰”的成績單。不僅出土了戰國至清代文物萬余種,還發現漢代古城遺址,證明副中心所在區域早在2000年前就已是宜居之地。

          考古

          2000人地毯式探查

          據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介紹,2016年2月26日至9月28日,為配合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設,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對通州區潞城鎮的胡各莊村、后北營村、古城村等地區展開了考古調查、勘探與發掘工作。

          于平說,為確保副中心建設工程前期考古工作的順利進行,來自全國各地的9家具有考古團體領隊資質的單位,派出了2000余人積極支援,共同完成了101.3萬平方米的勘探任務,勘探面積相當于142個足球場大小。

          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副所長郭京寧回憶了勘探期間的一些細節。為了保證不漏探,所有人員間隔1.2米,并排進行推進,有的地方探查深度達到了5米。“勘探需要大量探桿,那些日子我們把潞城地區的竹竿都買光了!

          傳統方法結合高科技

          據郭京寧介紹,在這次考古過程中,可謂用上了十八般武藝,從傳統的人工勘探,到探地雷達等高科技儀器探測,悉數上陣。

          在考古過程中,首先要測繪布方,然后區分土質土色,從探方里清理遺跡和遺物。對考古區域繪制平面圖,通過照相、攝像等方式進行信息記錄,隨后進行航拍和三維掃描。

          提取文物是最后一步工作,所有文物都要登記、拍照,經過清洗修復后的文物就具備展出的條件了。

          成果

          此次考古勘探共發掘戰國至清代墓葬1092座、漢唐窯址69座、灰坑8座、水井10眼、道路3條。出土各類陶器、瓷器、釉陶器、銅器、鐵器、鉛器、料器、皮革器等文物10000余件(套)。

          出土文物萬余件套

          郭京寧表示,此次發掘的墓葬基本都是平民墓葬,而且漢墓占了很大比例,出土了大量陶器。其中有陶狗、陶豬、陶雞、陶鴨等動物造型的陶器,從一個側面反映了當時人們富足的生活。而且光陶狗就有很多種,除了本地土狗外,還有形似臘腸狗的造型。

          郭京寧透露,發掘結束后,對具有重要歷史價值的墓葬、窯址、地層剖面等60處遺跡,進行了整體遷移保護。這項工作難度不小,先要對遺跡進行細致清理,然后加固,按尺寸制作套箱,把整個遺跡套進木箱后,運走統一儲存。

          62座戰國晚期甕棺葬

          據介紹,在發掘的千余座古墓中,胡各莊村共發掘了62座戰國晚期至西漢甕棺葬,這在北京地區非常罕見。郭京寧表示,集中在一個區域內一次性發掘出這么多甕棺,以前是很少見的。

          甕棺葬是古代墓葬形式之一,以甕、盆為葬具,常用來埋葬幼兒和少年,個別成人也有用甕棺的,一般用2件或3件較大的陶器將遺體扣合在其中,多數埋在居住區內房屋附近或室內地面下。

          另外,在此次出土的西漢墓葬中,有許多雕花的磚,類似房屋的裝飾。而且雕花磚的紋樣非常多,包括回形紋、四神紋等約6至7種不同的紋樣,這種多類紋樣同時出現是很少見的。

          從出土的一些器物來看,此次還出土了古人計數用的骨質算籌,像一根根小木棍。此前僅少量見于大葆臺西漢墓,而此次發掘多達26支,保存得也十分完好。

          此外,還出土了布幣,這是一種南方人用得居多的貨幣,在北京這樣的燕文化所在地發現了布幣,證明是有南方人帶來北京的,體現了文化的交融。

          漢代古城露出真容

          市文物局副局長于平表示,考古人員在對副中心辦公區西北約2公里處進行勘探時,發現了漢代城址——路縣故城。“這個發現非常重要,路縣故城是目前所知通州區唯一的秦漢城址。”

          于平介紹,今年7月至9月,考古人員進一步對路縣故城進行了總范圍約50多萬平方米的考古勘查,共試掘探溝11條,并選擇重點部位抽樣進行考古勘探。經過初步考古勘查,發現城墻基址、城內遺存、護城河和城外遺存四部分。

          其中,城墻基址保存較好,北墻基址長約606米,東墻基址長約589米,南墻基址長約575米,西墻基址長約555米,四面城墻基址基本可以閉合,城址平面近似方形,城總面積約35萬平方米。另外,城內發現了一條南北向的明清時期的路面遺存和一條南北向的遼金時期的路面遺存。南城墻墻基外側約11至13米處發現有護城河道遺存,河道走向與城墻基址走向基本平行,寬度約30至50米。

          意義

          通州2000年前已為宜居之地

          于平表示,此次考古發現延綿連續的地層,既有自然堆積也有人為堆積,還有地震形成的斷裂層,為了解通州地區2000年來自然環境的變遷、人地關系提供了證據。

          大量戰國-漢代墓葬形制多樣,為研究北京戰國晚期到漢代以來的考古學文化提供了珍貴資料。大量文物為探索北京東部地區漢代以來的社會文化面貌、經濟發展狀況、人口密度和分布、喪葬習俗等提供了證據。

          另外大量考古資料表明,副中心所在區域至少自2000多年前的戰國時代就有大量人口居住,特別是東漢時期社會繁榮、人口眾多,是宜人宜居之地。

          于平說,考古資料還表明,副中心的考古發現與天津、河北等地的同類遺存極為相似。京東、津西、冀中地區,自古以來文化面貌上呈現一體性。這里是中原農耕民族和草原游牧民族不同民族間文化交流、碰撞、融合的區域,由此孕育了豐富多彩、極具特色的文化。考古發現豐富了副中心地區的文化內涵,提升了京、津、冀一體化的文化底蘊。

          理清北京地區民族融合脈絡

          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學部主任、學部委員劉慶柱表示,本次發掘的1092座墓,年代從戰國、漢代一直延續到遼金元明清,歷史脈絡非常清晰完整!斑|是從大興安嶺來的,金是從黑龍江來的,清是從遼寧來的,都是周邊少數民族,他們到這里留下了他們的文化,通過這次發掘我們可以看到他們是怎樣融入漢族文化的。”

          劉慶柱表示,“通過遼、金、元、清的墓葬,特別是老百姓的墓葬或是中低層階級墓葬,我們能看出當年多元一體的國家是什么樣子。比如,滿人自古尚火葬,到了北京地區就改成了土葬,這就體現了其對漢文化的認同!

          “副中心的發掘主要是平民墓葬,看的不是‘寶貝’,而是精神上的東西,是國家的凝聚力。”劉慶柱指出,對這1092座從戰國、漢代到清代墓葬的解讀,將為多民族地區從思想上增加國家認同,舉出歷史的范例。

          規劃

          路縣故城將建成遺址公園

          于平表示,下一步,依據北京“十三五發展規劃”和北京“三個文化帶”發展規劃,將繼續推進京東大運河、北京市文物收藏修復展示中心文化項目,打造“三廟一塔”為中心的“通州味”傳統文化圈,打造通州、張家灣、漷縣古城及漢城遺址公園等歷史文化景觀,建設以展示運河歷史文化和舉辦高端文物展覽、重大文化活動的副中心現代化博物館和一批歷史文化展覽參觀場所。

          于平表示,北京市《十三五規劃綱要》中,就運河文化帶有非常具體的計劃,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進一步透露,未來規劃中的漢城遺址公園就是對漢代路縣故城遺址的保護利用,讓市民今后有機會走進秦漢古城,感受副中心深厚的文化底蘊。

          另外,本次考古發掘出土的大量文物和歷史遺跡,也有望在未來建設的現代化博物館中進行集中展示。

          通州一批古建修復后開放

          于平表示,2000年到2015年期間,市區文物部門共完成50余項各級文物保護單位的修繕保護工程,投入經費總計約1.4億元,使三教廟、燃燈塔等30余處不可移動文物得到全面的保護,一批文物建筑修復后對社會開放。

          另據通州區文化委副主任楊根萌介紹,近年來,通州結合文物單位有序展開文物利用,將大運河、三教廟等有知名度的文物,打造成為旅游景區、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等,使之成為通州旅游發展和對外的文化名片;將一些村鎮級的文物結合自身情況開辟成村民文化活動站、家規家訓展示、村史館等功能,讓修繕完的文物充分為老百姓服務。

          另外,通州還將重點建設東部運河文化帶項目,串聯通州、張家灣、漷縣三座古城,針對運河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分布進行全面清理逐點修繕保護,使通州所有文物的保護和生存環境得到徹底改觀,形成一線、三城、四景、多點的保護、展示、利用格局。

          本版撰文 北京晨報記者 王歧豐

          本版圖片 首席攝影記者 蔡代征 市文物局 新華社

        編輯:宋雪

        關鍵詞:漢代;遺存;副中心;考古發現;考古勘探;北京城市;戰國晚期;考古人員;考古資料;考古勘查

        說兩句

        相關閱讀

        漢代長沙國與中山國出土文物首次合璧展出

        “漢廷藩屏——漢代長沙國與中山國出土文物精品展”將于5月18日至8月28日在長沙博物館展出。據長沙博物館館長王立華介紹,這件金縷玉衣是1968年從河北滿城中山靖王劉勝妻竇綰墓出土,長1.72米,使用玉片2160片,金絲700克。

        2016-05-18 21:02:00

        南昌漢代海昏侯墓墓主人確定為劉賀

        特派記者張思楠報道:3月2日,《五色炫曜——南昌漢代海昏侯國考古成果展》在首都博物館開幕,中國江西網(江西手機報)記者從同時召開的南昌漢代;韬顕脊懦晒侣劙l布會上獲悉,考古發現表明,南昌西漢;韬钅箞@主墓墓主人即為西漢第一代海昏侯劉賀。南昌漢代海昏侯墓葬自2011年開始發掘至2015年年底,已出土金器、青銅器、鐵器、玉器、漆木器、陶瓷器、竹編、草編、紡織品和簡牘、木牘等各類珍貴文物兩萬多件。

        2016-03-02 09:22:00

        盤點藏于民間的“絕世珍寶”

        由聯合國千年發展目標公益主題活動中國組委會、中國智慧工程研究會、中國收藏家協會玉器收藏委員會評選的“民間十大國寶”在北京飯店寶石廳展出。有新石器時期玉制兔首骨骸、綠松石骷髏頭、2395片滿工陽刻紋案的周代玉衣、約7萬克拉的唐代碧璽貓眼貢珠、漢代黃玉雕鴻門宴、漢代白玉馬踏飛燕、清乾隆羊脂白玉橋型筆架、漢代黃玉車馬、漢代太極白玉塔、戰國青銅鎏金嵌寶石吊壺、清乾隆琺瑯彩瓷孔雀等,堪稱中國古代藝術品中的極品。

        2016-02-26 12:54: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

        點擊排行

        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10-56807188 新聞熱線:4008000088 E-mail:4008000088@cnr.cn
        網上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號 0102002 京ICP證150508號 京公網安備11040202120007
        中央人民廣播電臺介紹 | 央廣網介紹
        国产毛片成人AV高清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免费一级aα无码看片_国产无套粉嫩流白浆不卡
        <bdo id="ibxm4"><noframes id="ibxm4"></noframes></bdo>
        <b id="ibxm4"></b>

        <xmp id="ibxm4"></xmp>
        <source id="ibxm4"></source>
          1. <cite id="ibxm4"></cite>
          <dfn id="ibxm4"></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