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貴陽市民族中學校長魏林(資料圖)
校本課程“民族知識”民族文化研究組原始資料
央廣網貴陽11月17日消息(記者何微) “民族團結的實踐·網絡媒體(貴州)行”采訪團16日來到,貴州省貴陽市民族中學。貴陽市民族中學始建于1980年,是貴陽市直屬民族高中,現有教學班級36個,學生2000余人,教職員工179人。
民族中學,如何使師生在辦學過程中找到文化認同,提升文化自信,實現文化自覺?
貴陽市民族中學校長魏林告訴記者,學校一直秉承“揚民族文化,重現代教育”的辦學特色,深入挖掘中華民族“和”文化的深刻內涵,體現民族團結的精髓,積極探索民族文化教育與“五個認同”教育的途徑。
據了解,學校通過五大途徑,即“民族文化植根于課程文化、民族文化融入于生活文化、民族文化滲透于活動文化、民族文化展示于環境文化、民族文化體現于管理文化”, 實現五大目標,對“民族文化的傳承、民族精神的弘揚、民族情結的升華、民族習俗的尊重、民族和諧的構建”。
“學校教育,課程是核心。為抓好民族文化教育,使民族文化植根于課程文化,學校開設校本課程‘民族知識’,出臺《民族特色班實施方案》,以各民族名稱命名每個班級,實行每班雙名制。如,高一·一班又名苗族班,那高一·一班的同學采用分組制,將學生分成幾個研究組,有研究苗族飲食、服飾、建筑、信仰······ 這樣學生在校三年,每名學生至少研究3種少數民族,讓不同民族的學生共同學習和了解本民族與其他民族的有關知識!蔽毫种v
民族文化教育不僅僅是民族元素、民族符合的彰顯,更主重要是與時俱進,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征。據悉,貴陽民族中學在“弘揚民族文化”的同時,積極探討“現代教育”。學校從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出發,以課程實施為載體、以課程研究為途徑、以學生領導力和創新力開發為突破、重點提升學生學習力和思維力。
魏林說“在課題研究中實行學生走班制,由學生自組課題組、自選課題、自選指導教師,開展學科學習結合走進社區、課題研究、創意校園等實踐活動,結合課程三大體系的構建和完善,豐富了學校課程文化內涵,為關注全體學生的全面發展提供了支撐。”
貴陽民族中學自2011年起,通過“青少年科技創新培養”課程的課題研究,使學生掌握自然科學的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學會科學方法,體驗科學探究。五年來,學生參加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共獲省級以上獎項67項,其中國家級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三等獎1項;省級一等獎13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41項。在“中學生領導力開發”課程的課題研究中,獲特等獎2項,年度中學生領袖獎1項,一等獎1項,二等獎10項,三等獎1項。
貴陽市民族中學通過立足民族文化教育,尋求課程文化建設的途徑,豐富學校文化發展內涵,達到了學校師生的文化認同和文化自信,形成文化自覺,實現了學校教育從書本走向實踐、從課堂走向社會、從傳承走向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