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訓班粉絲”的家長 除了交錢還會什么
中小學期末考即將來臨,學生的寒假安排就被提上了議事日程!抖际锌靾蟆纷隽藗小調查,受調查的學生,從幼兒園大班到初一,寒假安排幾乎都已妥當。很多人報了培訓班,有孩子一放假就開始上課,一直上到除夕中午。
這樣的寒假生活讓人心疼。如果說在校期間,學生的學習生活主要由學校安排的話;那么放假期間,就主要看家長的了。安排孩子的假期生活并不簡單,可以說是每個家庭的教育觀、人生觀甚至親子關系的綜合體現。放假了,也不能徹底丟掉學習,這當然是對的,但“學習”不只有課堂學習一種模式。安排好寒假生活,讓孩子既保持良好的學習習慣,又擁有和在校期間不一樣的經歷和體驗,是每一位家長的“寒假作業”。
很多家長一到假期就把孩子扔進培訓班的“海洋”,這當然是簡便易行的辦法,也顯得孩子仍然在學習的道路上“奮勇爭先”,不管效果如何,至少心里很寬慰。但是,如果孩子只是從一個教室換到另一個教室,這樣的假期有什么意義呢?永遠淪陷在“書山題海”中,孩子感到厭煩也很正常啊!
課堂所傳授的,是前人總結過的、系統性的知識,但自己對社會、對人世間的觀察和體驗,卻是一手的、鮮活的,帶著熱騰騰的氣息。因此,放假了,走走親戚也好,做做運動也好,養養花草動物也好,做一些平時想做而沒時間做的事,讓孩子們自己去經歷、去感受、去思考,最符合假期“本義”的選擇。
當然了,這個過程離不開家長的幫助和指導。有些家長安排孩子趁假期回老家來場深度游,要把家族的故事帶回來;有些家長聯系了環衛、公共交通等社會公共服務部門,讓孩子去參觀學習。這樣的計劃比報個培訓班要麻煩得多,父母花更多的時間精力去參與,甚至陪孩子一起完成任務。但是,孩子在這個過程中的收獲,絕不是課堂學習所能替代的。
更何況,教育除了傳授知識之外,人格培養也是重要的部分。我們所處的是怎樣一個世界,如何面對生活的苦難與幸運,怎樣與各色人等相處、合作……這些問題,在課堂中并不能得到答案,必須要由孩子自己在生活中摸索。所以,躲在學校教育的象牙塔里,只能培養出面色萎黃、不接地氣的孩子;在真實人生的摸爬滾打中,才能培育出健壯活潑的靈魂。
當然,對于稍大一點的孩子而言,寒假怎么過,自己也應該擁有一定的發言權。家長可以與孩子商量著辦,這個過程,同樣也考驗著家長的能力。
總而言之,不報或者少報培訓班,自己幫助孩子安排一個充實的寒假,這樣的家長看似“佛系”,其實可能要付出更多的精力;而“培訓班粉絲”式的家長,除了交錢之外,對孩子的關注,可能反而沒那么多。不管是哪一種選擇,相信“走心”一定比不“走心”要收獲更多。
土土絨 來源:中國青年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