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6月28日消息(記者方永磊 王子衿)“好的思想政治工作應該像鹽,但不能光吃鹽,最好的方式是將鹽溶解到各種食物中自然而然吸收!彼颊ぷ鲗τ趪医ㄔO意義重大,如何在新形勢下做活做實學生思政工作是當前教育界備受關注的問題。近日,央廣網記者跟隨教育部組織的“迎接十九大 教育看變化”中央媒體采訪團走進江西,實地參訪江西省思政教育工作更富“人情味”的新做法。
家訪:舊手段解決新問題
自本世紀九十年代后期大學擴招以來,中國高校進入了加速發展的快車道,但一個不容回避的事實是,部分高校盲目追求體量的增長及經濟效益的提高,對于學生的思想政治和德育教育并沒有給予足夠的重視。而在信息技術迅猛發展的新時期,沿用傳統的以教材、理論和教師講授為主的思政教育方式已不能完全適應當代大中小學生的實際情況,迫切需要各地根據自身實際創新工作方法。
在江西省教育廳師資處處長程裕秋看來,當前社會對教師師德美譽度和思政教育仍有不少負面評價,如何加強家長與學校的溝通成了當地教育部門“頭疼”的問題,“在新型手法不能解決問題的情況下,我們考慮到用家訪這種傳統的方式來解決新問題,事實證明成效不錯,可以說是‘老樹發新芽’”。
有鑒于此,江西省自2016年5月起開展了以“訪家庭、正教風、立師德”為主題的“萬師訪萬家”活動,通過教師上門實地家訪并發放《家訪問卷調查》的方式深入了解學生實際,江西省撫州市也為家訪教師配備了“家訪記錄本”,詳細記載家訪情況。
撫州市東鄉三中校長黃文龍告訴央廣網記者:“‘萬師訪萬家’活動能夠形成學校和家長的教育合力,精準解決了很多家庭的實際困難,也讓更多家長加大了對孩子思政和德育教育的重視程度!
面對外出務工人員多、留守兒童數量大的情況,江西省還通過“校中建家”等的活動,以校為家,亦師亦親,一定程度上做到了家在校園,訪在校園。
記者在東鄉三中看到,留守兒童公寓干凈整潔,學校為學生安裝了空調、熱水器、壁櫥、電扇等設備,營造出了“家”的氛圍。據黃文龍介紹,除了硬件建家,學校也在軟件上通過感恩教育、生活能力教育等搭建有效的德育平臺,引導學生思想健康成長。
圖為記者查看東鄉三中留守兒童資料 央廣網記者王子衿攝
從六年級起就住校的東鄉三中初二同學王淳(化名)告訴記者:“在學校大家像兄弟姐妹一樣一起吃住,學業方面交流也比較方便,生活很開心”,王淳母親對孩子的成長也倍感驕傲,“孩子以前非常內向,現在會主動溝通,也會主動幫父母做做家務”。
互聯網+:探索思政教育新形態
在東鄉三中,除了現代化的留守兒童公寓,學校還專門為學生設立了免費的親情電話室和視頻電話室,王淳便是其中的“?汀薄 據王淳介紹,親情電話室和視頻電話室在每天12:00至12:30和17:00至17:30開放,所有學生簡單登記后即可免費使用,三五分鐘的電話或視頻時間成了學生與家長互相溝通交流,感受親情之樂的美好時光,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了學生因為缺少父愛母愛出現一系列心理或生活方面的問題。
除了傳統上門家訪,央廣網記者在走訪后也注意到,微信、QQ等信息化手段已經成了家長與學校之間重要的常態化溝通工具。江西撫州市金溪二中校長付雪平告訴記者,目前家長大多通過班級微信群等方式實時了解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即便是學校開展貧困學生幫扶等活動也會與對方家長組建微信群,“我們希望讓家長知道,學校老師是在幫忙教育孩子,但不能完全替代家長的角色,這樣做的結果就是幫扶了學生的同時實際上也幫扶了家長,讓他們認識到了家庭對孩子教育的重要性。”
盡管利用微信、QQ等加強家長與學校之間的交流已稀松平常,但對大量學生家長外出務工的江西省而言,充分利用這些信息化溝通工具仍然顯得尤為重要,更通過對學生的教育和家長的參與影響了家風、改變了民風。不過,在江西上饒市弋陽縣葛溪中學校長路光生看來,面對面的家訪溝通也同樣不可或缺!皟H僅依靠微信等的工具溝通可能會出現信息不準確的情況,有時候甚至會激化老師和家長之間的矛盾,進村進戶家訪則可以通過面對面的交流獲得情感上的共鳴,也可以更加真實地看到學生家庭的實際情況!
為了方便教師家訪登記、問卷調查及家長意見反饋等,江西省還搭建了江西省“萬師訪萬家”活動信息管理平臺,教師家訪結束后需要在平臺提交家訪情況記錄及相關圖片,被訪家長也在平臺上反饋家訪評價及建議,實現了方便、準確、高效的信息化家訪。
圖為江西“萬師訪萬家”活動信息管理平臺
參與:讓學生更有獲得感
走馬觀花不如駐馬看花,駐馬看花不如下馬看花,這是江西理工大學黨委書記羅嗣海在向記者談及高校領導“雙體驗日”時的感受,“‘下馬’去體驗學生生活和思政工作,讓我更全面地了解了學生情況,更深刻地理解了思想政治工作,更深切地感受到了改進作風的效果,也更加堅定了辦好學校、做好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信心!
有同樣感受的還有江西師范大學黨委書記田延光,畢業35年后再次和學生住在一起讓他感受到了學生的可愛和積極健康,“校級領導深入學生實際是做好高校思政工作的基礎,也為其他老師和干部起到了示范作用。只要把學生放在心上,我們講的話學生就會記在心里。”
新形勢下,“你說我聽”的思政教育模式已成效不明顯,高校領導大多也是通過職能部門等的反饋了解學生情況,對于學生的切身體會不得而知。為了拉近高校領導與學生之間的距離,增強大學生的獲得感,江西省開展了以“五個一”體驗為主要內容的“雙體驗日”活動,即每個月高校安排一次黨政班子成員參加“思想政治工作體驗日”、“學生生活體驗日”活動,通過上好一堂思政課、隨聽一堂思政課、組織一次主題班會、參加一次支部生活會、體驗一天學生生活等五項活動深入學生實際。
通過“雙體驗日”,原本“高高在上”的校領導變成了學生的同學、朋友,這一富有“人情味”的做法一經試行就在線上線下引來學生贊聲一片。網名“嗚嗚”的江西理工大學學生留言:“羅書記通過這樣新奇的方式來融入到我們學生中去,他與同學們同吃同住,且一直強調自己只是一個插班生,是我們的同學,讓學生都感到十分的親切,學生在倍感新鮮之余,也感受到學校的無微不至與對我們學生的重視,也更加堅定了我們要努力學習的信念,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苯鲙煼洞髮W的“叉叉醬”也在微信下“喊話”:“‘學長’,下學期我們再約,如何?”
如果說“雙體驗日”通過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增強了大學生思政教育的獲得感,江西中醫藥大學的“雙惟班”模式則讓學生真正成為了思政教育的“主角”。
每天6:20進行十分鐘晨播報后集體晨跑、早讀,沒有節假日,風雨無阻,遲到一次罰一張黃牌,三張黃牌自動退出,這看起來近乎嚴苛的做法卻受到了學生的追捧,也受到了社會的廣泛認可。
圖為“雙惟班”學生晨跑
江西中醫藥大學黨委書記劉紅寧告訴央廣網記者,自己從教多年后注意到,學生在思政理論方面都是合格的,但知行不一的現象時有發生,“設計雙惟班就是希望能夠把大道理真正轉變成學生的行為準則,讓優秀成為學生的習慣!
據悉,“雙惟班”面向全部學生開放,學生實行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激勵、自我提高,通過參加晨跑、周末團隊活動等方式鍛煉學生的心理素質、思想素質、學習素質和思維素質,從而促進學生思政教育工作的知行合一和學生的全面發展,也讓高校思政教育工作更有朝氣和“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