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職場媽媽如何走出“時間貧困”(人民時評)
整個社會應著眼于制度設計與完善,對職場媽媽給予更多的寬容和便利
身處快節奏的社會生活,職業女性如何在家庭與職場之間把握平衡?“恨不得長出三頭六臂,一分鐘掰成兩分鐘用”“已經放棄了對升職加薪的爭取,工作上勉強過得去就行”。近日的媒體報道中,一些兩孩媽媽坦陳自身壓力與內心糾結,令人感慨。有關職場媽媽的話題,也引發網友討論。
畫家安東尼·布朗在繪本《我媽媽》中,描述了美麗、溫柔而又像犀牛一樣強悍的“超人媽媽”。的確,在幼小生命的眼中,母親是無所不能的存在;而在真實的社會場景中,媽媽們常常左手工作、右手尿布,不得不頂著家庭和職場的雙重壓力輾轉騰挪。一項針對職場媽媽的調查顯示,逾八成受訪者有在洗手間、更衣室等地方擠奶的經歷。照看生病的孩子,還是出席一場重要會議?多講一個故事,還是打開電腦再修改一下文件?每一個選擇,都映照著母親角色與職場角色的沖突。
有人說,職場中的母親有一個共同的名字,叫“內疚”。事業與家庭如何兼顧,已成為擺在現代女性面前的一道現實考題。社會的進步,為女性施展才華筑造了廣闊舞臺;家庭的責任,客觀上也要求許多女性不能放棄工作。與此同時,由于在撫育中的作用難以替代,媽媽的角色仍不可或缺。凡此種種,都讓矛盾更為突出。因此,雖然職業選擇比過去豐富、個人的可能性空間增加了,但面對與日俱增的社會競爭,年輕的媽媽們還是難免遭遇兩難的困境。
“臉書”首席運營官桑德伯格在其專著《向前一步》中提出,“擁有一切”或許是女性遭遇的最大陷阱。其實,由于資源相對稀缺,沒有人能擁有一切。在家庭與事業之間尋找平衡點,并不意味著面面俱到。當“時間貧困”已變成罩在現代人頭上的魔咒,作為職場媽媽,也需要認識到自身的局限性,適當降低自我預期。在此基礎上,明晰自我訴求:如果更看重事業,就不必糾結于少參加幾次家長會;如果更看重陪伴,就坦然接受工作上的80分。不過,陪伴少不意味著關愛少、不加班不等于績效差。做好時間優化,分清主次、提高效率,就能在完成與完美之間達到內心均衡。
當然,人的價值感除了靠自我實現支撐,很大程度也仰賴于社會評價。生活中,“就知道工作,哪有個當媽的樣子”等質疑并不鮮見。就業性別歧視、職業天花板等現象,也制約著女性的發展。幫職場媽媽紓解困境,尤需全社會共同努力,真正為這一群體減壓。尤其是隨著全面兩孩時代的到來,應當倡導撫養孩子是家庭共同責任的理念,讓職場爸爸更多補位。更為關鍵的是,整個社會還應著眼于制度設計與完善,對職場媽媽給予更多的寬容和便利。這不僅僅指多設母嬰室、實行彈性工作制等,還包括精神層面的關心和包容,促進公眾更多認可她們的付出與價值。
母親節來臨之際,一篇題為《你兼顧事業和家庭,誰來兼顧你》的文章在網上被熱轉。讓我們以文明的名義,給職場媽媽多一些理解和溫暖。
《 人民日報 》( 2017年05月10日 05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