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理解父母在收藏舊物中獲得的滿足
2016-12-02 07:59:00 來源:中國青年報
原標題:你不理解父母在收藏舊物中獲得的滿足
50后、60后的父母,似乎都有一個共性——舍不得丟棄舊的、壞了的東西。他們經常有一些奇怪舉動:一個東西壞了,哪怕已經添置了新的,他們也不會把壞的馬上扔掉,而會把它修好繼續用,新東西則放著待命。
前幾日,我發現母親的圍裙“看起來很臟”。仔細一看,原來涂有一些黑色的東西,用手抹一下,卻沒有臟污。因為視覺上不能接受,我還是把圍裙扔了。不想,母親發現后非常激動,不但狠狠指責了我一通,還把垃圾袋里的圍裙撿了出來。我很好奇,因為去年我就給她買過一個很喜興的大紅圍裙。我問母親為什么不用那塊圍裙,她的回答是:“等搬到新家再用!”
這樣的戲時常上演。同樣在最近,我決定下一次廚,做一頓“新鮮樣兒”的。我開始配菜時,發現砧板已經十分破舊,我就問母親是否還有新的。母親很高興我下廚,于是愉快地表示還有一塊新的,正好拿來用。一問,新砧板是去年買的。
家里的水果刀,看起來有五六把,但是真正好用的一把也沒有。當我為此抱怨的時候,母親拿出了一個半自動削蘋果器。然而,這款看起來十分“高級”的水果刀,因為放了長達10年,拿出來后才發現沒法用了。
圍裙已被撿回,開裂的砧板和壞了的“新水果刀”是否被丟棄,我不得而知。但我知道,樓下柴間里堆著無數雜物,里面絕大多數都是舊的、壞了的東西?h城老式的商品房,往往會在一樓配儲物間,俗稱“柴間”。在我家15平方米的柴間里,堆著亂七八糟的東西,幾十雙舊鞋子,幾十個舊紙箱,十幾袋木炭,以及一副石磨,不一而足。
可以說,整個柴間就是一個小型收購站。父母結婚近40年,兩個人雖然時有拌嘴,但是對待舊物卻有著驚人的一致。父親經常告訴我這輛自行車是1986年買的,那臺電扇是1989年的,這個收音機是1997年的。
盡管父母住在樓上,但柴間對他們的意義是非凡的。每當子女需要一個紙箱或者其它小物件時,他們總能從柴間里找出破舊但可以勉強應付的東西。柴間讓父母獲得了一種滿足,甚至是他們的精神棲息地。
對舊物的戀戀不舍,對新東西習慣性閑置,這種心智模式的來源,當然可以追溯到他們貧困的青少年時期。父親出生于上世紀50年代,七八歲的時候遇上了所謂的“三年自然災害”,他終生難忘吃野菜、樹根導致便秘的經歷。小學時,他弄壞了學校的一個籃球,賠償價格高達5元。爺爺去學校賠付后,對父親表達的憤怒也讓他飽嘗貧困的艱辛。
這些我們完全無法想象也無法復制的生活經歷,導致父母那一代人對舊物的珍惜幾乎達到了今天的我們覺得“病態”的地步。我們的溫飽問題早就不在話下,但父母購買一些“大物件”,依舊抱著能用上很多年的心理期待。比如對電腦這種年輕人眼中的快速消耗品,他們覺得用了5年就扔掉實在太不可思議。久而久之,柴間的功能被發揮到極致,他們也養成了使用舊物和收藏舊物的習慣?梢哉f,他們擁有的就是一種廢品收購站員工的人格。
我不清楚家里的東西要積累到什么樣的地步,父母才會真正做一次大清理。也許就像母親所說的,等搬到了新房,就會來一次大清理。但是,在這種人格支配下,新房子里就一定可以實現新舊物品的有序交替嗎?一次搬家,可以讓他們的廢品收購站員工的人格發生大轉變嗎?對此,我抱有十二分的懷疑。
編輯:王啟慧
關鍵詞:父母;柴間;舊物;1986年;收藏
昨日上午,執行法官張偉及多名法警進入鄔先生所屬的房屋,并強令租住在此的11名租戶騰房。強執現場,個別租戶及中介不愿意騰房,他們表示不能搬走,需等“房東”過來解決他們將來的住處。
2016-11-30 08:01:00
女大學生畢業后嫌家貧 咒罵父母是“人渣垃圾”,父母永遠都是最愛我們的人,從小到大為我們遮風擋雨,供我們上學,為我們的生活起居操碎了心。深圳的陳女士和丈夫生養的女兒,大學畢業后對父母惡語辱罵,陳女士稱是因為家里無力給女兒購房買車,女兒由此產生怨恨。
2016-11-23 07:16:00
2016-11-05 09:12:00
參與討論
我想說
央廣網官方微信
手機央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