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一級演員陳澄(左)接受央廣網小記者劉新辰(右)采訪。
3月10日,全國人大代表、國家一級演員陳澄在接受央廣網小記者采訪。她認為,戲曲能夠輔助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幫助學生全方位發展。
記者:您認為戲曲與學習對學生來說存在怎樣的關系?
陳澄:我覺得戲曲跟我們的學習狀態是緊密聯系,息息相關的,因為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會接觸到很多文藝方面的東西,而接觸到具有中華民族藝術特色的戲曲,也是在拓展自已的文藝視野,從經典的戲曲作品中感受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
記者:您認為應如何讓家長和學生都熱愛戲曲呢?
陳澄:學生在接觸戲曲時能夠積極地調動藝術細胞,從而在輕松的狀態下去學習,可以達到減負的目的。同時戲曲也能輔助學生對文化知識的學習,幫助他們更加踏實、全方位地往前走。所以家長也要意識到學習戲曲其實是中國公民的一門必修課,無論喜歡哪一門戲曲,都要知道其中的文化底蘊,并不是簡簡單單的像唱卡拉OK一樣,僅僅是會唱一句或一段唱腔。戲曲里面承載著很多激發大家前進的東西,這對于學生踏踏實實地學好功課也是一種能量補充。
記者:戲曲目前共有360多種劇種,您覺得哪一種該列入學?颇?
陳澄:各個地方有各個地方的特色,各個領域也有各個領域的需要,可以側重我們所在地區的主要的劇種,但是戲曲美學都是相通的,好聽好看的東西都是共通的。在學習上,咱們現在也有字幕和講解,所以語言不是最大的障礙,只要這個東西是好的,學校需要,就可以結隊進校園進行傳播。比如淮劇是江淮地方的,發源地在鹽城、鹽阜地區,上海地區也是發祥地,淮安淮陰地區也是主要發展區域,還有泰州地區也是淮劇的發祥地,它的涉及面其實很廣。我們有的時候會把淮劇進校園帶到蘇州,帶到上海,因為淮劇在上海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上海人也很接受淮劇。所以只要是美的,只要在當地實行得暢通,各個方面做的到位,藝術門類就不是最主要的問題。
小記者:您認為戲曲如何加入學校課程?
陳:首先需要有政府部門的支持,文化部門和教育部門要把這個事溝通好,決定如何進校園,比如要有名家指點或名家進校園做講座。另一方面要培訓學校的音樂教師,讓他們先“活”起來,先了解戲曲。同時還要解決一個戲曲讀本的問題,戲曲讀本不一定要特別完整,只要能列出不同劇種的特色,能夠拿出來讓大家了解就可以了。而且學生也可以進行選擇,比如現在有淮劇、京劇、黃梅戲這三個劇種走進校園,學生可以點對點地去選擇,學校也可以通過開興趣班或成立劇社的方式,調動起學生的興趣,不一定要占特別多的課程時間,每個月兩三次就足夠,最多四次。比如可以把戲曲與音樂課相結合,在音樂課上帶學生了解和學習一些地方特色的戲曲。(央廣網兩會小記者:劉新辰)
轉載申請事宜以及報告非法侵權行為,請聯系我們:010-56807194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