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道路通,百業興。以“四好農村路”為代表的農村公路,縱橫交織、四通八達,連接萬里河山,為城鄉融合發展暢通客流物流,帶動鄉村整體面貌發生巨變,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致富路、幸福路、振興路。央廣網特別推出《鄉路上,感受脈動中國》系列報道,沿著“四好農村路”,訪村落、進田園、看產業,探尋鄉土文脈,縱觀發展變遷,與您一起感受新時代中國鄉村振興的勃勃生機。

央廣網常州4月20日消息 4月的溧陽一號公路兩旁,油菜花開得正艷。這條長達365公里的鄉村路,途徑溧陽的三山兩湖、300多個自然村,已經成為了這座山水之城連接鄉村振興的致富紐帶。

2023年,高波來到龍峰村開啟了自己人生中又一次創業。龍峰村位于白露山腳下,溧陽一號公路由南向北貫穿整個村子。“我經常來一號公路自駕、騎行,特別喜歡這種山野里的生活方式。”出于熱愛以及對鄉村旅游蓬勃發展的預期,2023年,高波在龍峰村開了一家咖啡店。

溧陽一號公路(央廣網記者 王紀民 攝)

在溧陽一號公路開通后,龍峰村陸續對整村進行了文旅化改造,并于2023年舉行了“鄉村旅居田園康養”示范村的開村儀式。高波介紹,在做咖啡館的同時,他與村內的文旅運營公司一同引入了戶外運動賽事、團建等,吸引了一批又一批游客來到龍峰村打卡游玩。

高波習慣把自己稱作龍峰村的“新村民”,一年多以來,他見證了龍峰村從一家業態到十幾家業態的發展,“現在村子里有咖啡工廠、可可工廠等年產值達百萬元以上的產業。”高波認為,這些產業的引入將讓村子更具特色,也會有更多游客慕名而來。他在村子里追加了投資,計劃開一家餐廳,“我相信我的投資會慢慢有回報,只需靜等花開。”

溧陽一號公路不僅為沿線的村子帶來了投資,也讓像葛晨一樣的年輕人沿著一號公路,走向返鄉就業的旅程。

葛晨是姜下村人,2021年本科畢業的她回到家鄉,發現家鄉的變化超出了自己的想象,“我印象中,村子以前是很貧窮的,路是土路,晚上沒有路燈,但隨著一號公路的開通,越來越多人來姜下村打卡游玩。”正逢村子成立了文旅公司,葛晨決定回鄉就業,為家鄉發展獻策出力。

葛晨與藍莓種植戶交流(央廣網記者 王紀民 攝)

“其實我的團隊大部分都是年輕人,我們把年輕人的想法用到了村子的文旅業態發展上。”葛晨介紹,親子樂園、咖啡館、書吧……如今的姜下村處處彰顯著年輕活力。

伴隨著姜下村的風鵝、食品配送、文旅等產業的發展,姜下村2024年的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達到1300余萬元,累計帶動周邊500余名村民的就業。葛晨表示,“我們希望可以打造一個孵化基地,讓越來越多年輕人回到鄉村,發揮他們的專長,從而推動鄉村振興發展。”

溧陽市交通運輸局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如今的溧陽一號公路累計帶動沿線近10萬農民增收致富,吸引回鄉創業項目達26個,總投資59.8億元。可以看見的是,這條一號公路,打通了綠水青山與金山銀山之間的通道,成為了溧陽鄉村的幸福路、致富路。

監制:陶玉德

統籌:欒永勝

采制:王紀民

鳴謝:溧陽市委網信辦 上興鎮人民政府 竹簀鎮人民政府

編輯:呂倩媛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