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2月25日消息(記者 黃昂瑾 宓迪 范博韜 實習生 劉家怡)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促進城鄉融合發展”作為明年的重點任務之一。如何理解“新型城鎮化”,以及其與鄉村全面振興之間的關系?將帶來哪些影響?就相關問題,央廣網記者近日采訪了城鄉統籌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謝華平。

有效促進城鄉要素資源流動,全方位擴內需

在采訪中,謝華平對記者表示,新型城鎮化強調大中小城市、小城鎮、新型農村社區協調發展,互助共進,形成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道路。

謝華平認為,中國特色的新型城鎮化具有五個特點,一是以人為本,推動農業人口市民化,使進城農民與市民平等享有相關待遇或機會;二是“四化”同步,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推動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三是優化布局,使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四是生態文明,注重綠色低碳循環;五是文化傳承,強調彰顯自然歷史文化稟賦的差異性。

“新型城鎮化與鄉村全面振興是實現城鄉融合發展的一個必然途徑,是解決我國社會當前主要矛盾的重要手段。我覺得它有幾個鮮明的特點——強調提高居民的幸福感、安全感、獲得感,強調產業發展、拓寬居民的就業渠道,強調增加居民收入、促進消費!

謝華平說,兩者又有一定的區別——在縣域以內,城鎮是點,鄉村是面,只有鄉村全面振興才能推動新型城鎮化的發展。

謝華平認為,新型城鎮化與鄉村全面振興統籌推進,可以有效促進城鄉要素資源流動,促進城鄉要素資源的合理配置,從而重塑、優化產業結構。同時,兩者結合推進有利于推動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有利于新興產業的形成,從而促進居民的就業、增加居民的收入、實現此次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強調的“全方位擴內需”。

我國縣域經濟具有五大特點,未來空間很大

今年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還提到,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未來有哪些重點方向?

謝華平表示,縣域以內的城鄉資源要素包括很多,主要是四點:資金、資產、資本、資源。如果理順了四者的關系,城鄉之間的要素就能夠自由流通。

他認為,縣域經濟具備五個特點。一是層次性,縣域經濟是國民經濟的一個基本單元,是微觀經濟和宏觀經濟的一個結合部,同時也是城市經濟和鄉村經濟的一個交叉點;二是綜合性,有自己相對完善的經濟體系,包括農業、工業、服務業等多個產業部門;三是多樣性,受地理環境、資源稟賦等方面的影響,縣域經濟出現多樣性的特點,在經濟發展中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四是開放性,縣域經濟不是封閉的,它必須融入經濟大潮,參與市場競爭與合作;五是弱勢性,縣域經濟整體比較弱,主要是基礎設施落后,科技力量以及人才隊伍建設跟不上,從而導致縣域經濟滯后的現狀。

在謝華平眼中,未來縣域經濟的空間非常大。常規來說包括承接產業轉移,發展特色產業和產業集群,推動綠色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以及推動新型城鎮化。

謝華平認為,縣域的工作目標應該回歸本源,一是關注存量資產和低效率資產如何發揮作用,二是關注產業的科技元素,三是大家的意識上要久久為功,而非只顧眼前。

謝華平建議,改革要深入,在每一個環節上改到位。一是如何把人引回去,既可以當地人才返鄉,也可以引進針對性的高層次人才。二是關注如何讓沒有發揮作用的試點、低效的資產煥發生機,讓它成為縣域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三是關注如何在縣的層面上關注地方已有產業,特別是做好農業范疇內科技成果的協同研究、轉化和推廣。只有做好了這些,才有可能做強生態產品的區域公共品牌,增強市場競爭力,增加單產的附加值,提高生產企業的收益,增加就業崗位,實現全方位擴內需。

編輯:牛谷月
更多精彩資訊請在應用市場下載“央廣網”客戶端。歡迎提供新聞線索,24小時報料熱線400-800-0088;消費者也可通過央廣網“啄木鳥消費者投訴平臺”線上投訴。版權聲明:本文章版權歸屬央廣網所有,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請聯系:cnrbanquan@cnr.cn,不尊重原創的行為我們將追究責任。
長按二維碼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