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3月9日消息(記者唐婧)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8日晚間,由中國外文局、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等共同承辦的2021中國兩會·全球經濟發展智庫媒體論壇在京舉辦。來自中國、法國、俄羅斯等國的近20位前政要和知名專家學者,就“各國如何在新發展格局中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問題進行了探討。

中外專家共同探討“世界的復興”(央廣網發 中國外文局供圖)

本屆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主題是“世界的復興”。論壇上,各國專家學者圍繞后疫情時代全球的發展合作等問題,在“怎么看”上深入交流意見,在“怎么辦”上提出了諸多思路。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會長鄭必堅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世界經濟困境“史無前例”,面臨著巨大考驗。

鄭必堅說:“這就叫做‘變中生變,變上加變’,而這種‘負面大變局’本身,又意味著‘大考驗’。一是能否克服單邊主義、攜手戰勝疫;二是能否修復全球產業鏈,重振新一輪經濟全球化,重啟發展;三是能否進一步排除各種干擾,并從而打開面向21世紀第三個10年以至更長時期世界和平發展的新局面。四是在全球范圍內,在不同社會制度、不同發展階段和不同利益訴求的各個地區各個國家之間,能否經歷多邊和單邊、開放和封閉、合作和對抗的重大考驗,從而逐步實現‘大合作’!

“十四五”期間,我國將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在談及國際上對雙循環的一些不同看法時,國家創新與發展戰略研究會學術委員會常務副主任、重慶市原市長黃奇帆表示,以內循環為主意味著我國將不再以順差為目標一味擴大出口。

黃奇帆介紹:“未來十五年左右,中國將由外循環為主的發展模式轉變為以內循環為主、“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其中,以內循環為主絕不意味著我們要自我封閉,停止對外開放。相反,中國開放的大門不會關閉,只會越開越大。在雙循環格局下,中國的經濟戰略將不再以順差為目標一味擴大出口,而是以適度擴大進口、實現進出口平衡為目標;中國的營商環境將會得到進一步改善,將為外資創造更好的發展環境;中國將實施自由貿易區提升戰略,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由貿易區網絡,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此外,黃奇帆表示,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展現出強勁韌性,經受住了考驗,創造了奇跡。未來,中國將助推世界經濟逐步走出低迷、走向復蘇。黃奇帆說:“預計10年后,中國GDP會達到160萬億人民幣,按現行匯率換算約24萬億美元。同時,對世界來說,中國也是全球最具潛力的大市場,預計未來10年累計商品進口額有望超過22萬億美元,服務貿易進口總額將達5萬億美元,兩者加起來會超過27萬億美元。這么龐大的市場需求必將對疫后世界經濟復蘇特別是亞歐國家帶來直接而持久的拉動!

論壇現場(央廣網發 中國外文局供圖)

與會嘉賓普遍建議,未來需要踐行和維護多邊主義,建設開放、包容的世界經濟;堅持合作創新,助力全球經濟復蘇。法國前總理、法國展望與創新基金會主席拉法蘭表示,和平發展是各國的共同目標,為此需要加深理解、互通信息。拉法蘭說:“不開展合作,就不可能共同應對全球治理。當今世界中,任何國家都不可能單獨取得成功。重要的是,我們必須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必須在全球共享命運共同體,全球化必將是世界一體化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