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7月25日消息(記者杜希萌)據經濟之聲《天下財經》報道,由于政策的大力支持和市場需求,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也就是PPP模式迎來“爆發期”。污水、垃圾處理被認為是最適合PPP模式的行業之一。財政部、住建部等四部門印發通知,對政府參與的污水、垃圾處理項目,全面實施PPP模式,同時明確了五條“底線”,包括政府不得為項目融資提供擔保等。
通知要求,今后,政府參與的新建污水、垃圾處理項目,要全面實施PPP,存量項目也要逐步轉型為PPP模式。未有效落實全面實施PPP模式政策的項目,原則上不予安排相關預算支出。
通知還提到,各地要加大對各類財政資金的整合力度,涉農資金整合中充分統籌農村污水、垃圾處理相關支持資金,在符合PPP相關政策規定的前提下,政府可以對項目給予必要支持,但絕不能觸碰底線。其中特別明確,政府不得為項目融資提供擔保,不得對項目商業風險承擔無限責任,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諾回購社會資本方的投資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擔社會資本方的投資本金損失,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會資本方承諾最低收益。
此前,一些地方出現了借PPP、政府投資基金等名義違規舉債融資,或者政府為融資平臺“背書”的情況,畢馬威咨詢PPP咨詢總監李煒表示,這種操作會加劇財政金融風險
李煒說:“實際上投入這個項目的資金大部分都是金融機構的資金,造成‘資金金融空轉’;第二個問題,本身是想量力而出,使公共服務變得更有效率,而它利用這個帽子,但既沒有充分競爭,又沒有進入預算,沒有一個可支付的能力又去舉債,它的隱患就比較多了!
通知還要求,在相關建設項目中必須嚴格約束政府行為,削減行政審批,杜絕對市場運行的不當干預,讓市場資源依據市場規則、市場價格和市場競爭,實現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優化。
由于發展不規范,我國PPP模式在實際運作中存在不少問題。比如,一些地方政府依然把PPP模式當做一種簡單的融資手段,對項目債務責任大包大攬等等。
因此,業內人士也呼吁,盡快對PPP進行專門的立法。國務院法制辦近日公布《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領域 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條例(征求意見稿)》,PPP立法獲得實質性進展。其中,征求意見稿也明確了“紅線”:政府不得為合作項目融資提供擔保。
財政部PPP中心主任焦小平表示,希望社會資本、地方政府、金融機構不要再對不規范的融資抱任何幻想,大家要做真PPP,這樣才會有一個持續興旺的PPP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