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PM2.5濃度下降10.5% 專家:減排關鍵在監管
2014-09-26 09:55:00 來源:中國廣播網 說兩句 分享到:
【導讀】河北省今年前八個月PM2.5濃度下降10.5%,超額完成計劃目標。經濟之聲:減排尚未成功,河北仍需努力。
央廣網財經北京9月26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經過5年努力,全國空氣質量總體改善!边@是國務院頒布的《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劃》中提出的奮斗目標。至今,“大氣十條”實施已經滿一年時間。
說到大氣污染防治,就不能不說到河北。最新數據顯示,今年前八個月,河北省的PM2.5濃度下降了10.5%。具體情況,中央臺駐河北記者明慧對此進行介紹。
經濟之聲:河北取得的成績令人欣慰。河北在化解過剩產能和治理大氣污染上都采取了哪些主要措施?具體地說,成效是否算得上顯著?
明慧:河北是我國工業大省,在鋼鐵、水泥、火電、玻璃這四大行業的產量在全國名列前茅。河北的空氣也是一直受人關注,這些高污染的行業確實使河北付出比較沉重的環境代價,呈現出總體污染重,區域差異大,特征污染物貢獻比重高,污染源點廣的現象。從去年開始,河北省按照中央的要求攻堅防治大氣污染,在今年一直以非常大的力度實施攻堅行動,比如在能源結構上以鋼鐵、電力和城市燃煤為重點,推進城市汽化工程,加快集中供熱以及煤改電等建設,圍繞產業結構調整,河北大力推進“六六四三”工程,也就是說到2017年要壓減6000萬噸鋼鐵、6000萬噸水泥,4千萬噸煤以及3千萬重量箱玻璃以化解過剩的產能。河北省的相關領導都提出,寧愿要好的空氣也不能要有污染高的GDP,所以說今年河北的壓力非常大,但是河北一直堅持實施這些攻堅行動,所以才取得了這些相應的成績。在工業污染治理上,脫硫、脫硝和除塵等主體工程也在加緊進行,而且基本上完工。比如在2015年6月底就徹底治污設施全部建成投運。
可以說,河北取得這樣的成績,付出的努力是巨大的,付出的代價也是巨大的。但是我們說,現在還不是“松一口氣”的時候。不說別的,單從環境保護部剛剛發布的8月份重點區域和74個城市空氣質量狀況來看,空氣質量相對較差的前10位城市中,京津冀毫無意外地區占了8個,而在這8個城市當中,河北又毫無意外地占了多數,這已不是第一次了。一句話,減排尚未成功,河北仍需努力。
不時出現的霧霾天氣,成了人們的心病。京津冀及其周邊地區是我國大氣污染最嚴重的區域。盡管近年來京津冀三省市采取一系列措施貫徹落實大氣污染防治法,推動依法治污,空氣質量有所改善,但形勢依然嚴峻。其中的得與失,無疑對全國具有啟示意義。
河北省高污染、高能耗產業比重大,其中鋼鐵、建材、電力三個行業煤炭消費量占全省能源消費總量的89.6%。石家莊連續幾年成為空氣質量最差的城市,一個重要原因是水泥產業比重大,而水泥產業,就是當之無愧的耗能大戶。河北,如何做到更少污染、更低耗能?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對此進行解讀。
經濟之聲:我們看到,河北以背水一戰的決心,展開了一場壯士斷腕的攻堅戰。今年前八個月PM2.5濃度下降10.5%。這樣一個成績是否理想?
韓曉平:應該算是比較理想的,我們應該更多給河北一些鼓勵,因為我們的目標是到2017年,京津冀地區PM2.5降低25%,如果河北在一年多的時間就已經降低了10%,那么實現這個目標就勝利在望。需要河北做出更多的努力才能最終使這樣一個目標得到落實,除了河北以外,像天津的排放也非常多,而且非常集中,北京這些年來做了很多努力,但是如果河北它點面多,特別是很多中小企業分散在整個河北各地,如果不進行根本治理,這個地區的環境很難實現25%的目標。所以現在河北和天津是一個關鍵,而這兩個之間,天津的總體管理相對好一些,最大的問題還在河北。
經濟之聲:治理大氣污染會對產業結構“傷筋動骨”,所以化解產能過剩、治理污染就必須抓住“牛鼻子”,以免誤打亂撞。河北近年來,在降低能耗、治理污染方面是否抓住了要害?
韓曉平:應該是抓住了要害,首先它對這些小污染大的企業實行了關停并轉,另外還對一些相對污染的行業進行把控,比如鋼鐵行業實行淘汰落后產能,這方面做得還是相當不錯。但是河北在能源結構調整方面還是比較慢,我們到河北的一些地方,比如一些農村現在已經開始進行天然氣改造,但是現在天然氣的供應還不是很多。另外整體的結構調整推導方面投入也不夠,所以就導致一些地方做的更快,但是還是非常困難,一方面需要河北做更多的努力,也需要國家給更多的支持。
經濟之聲:如何在化解過剩產能的同時,保證經濟平穩運行?
韓曉平:根據全世界各國的經驗,比如英國、德國,在淘汰落后產能進行能源結構調整時,并不會真正影響到經濟,因為在淘汰的過程中,產業會升級,環境改善以后會有更多的企業到你那里去。像北京有很多的企業,由于北京房價比較高,又不能買車,很多問題不能解決,所以一些企業愿意搬遷到河北,但是搬遷到河北最大的問題還是環境問題,如果環境能夠改善,會有越來越多的企業愿意到河北扎根,像IT一些企業,他們盈利能力很強,又沒有什么污染,這樣對河北的轉型會非常的好。所以河北保護自己的環境,對于它未來發展創造一個非常好的條件,因為河北環繞著北京,很多北京的優勢能夠通過河北發揮出來,所以全國各地的一些企業,特別一些新型企業,包括IT企業,包括一些低污染的新能源企業都可以向河北集中,河北創造改善環境是它招商引資最好的本錢。
經濟之聲:河北是空氣污染“重災區”,現在一定程度上也成了“防污治污”的標桿,到目前為止,它的治污方式能否給其他地方提供借鑒?
韓曉平:應該是可以的,首先可以給山東提供借鑒,因為北京的污染還有相當一部分來自山東,山東也有很多這樣的企業,特別是一些中小企業散布在山東各地,如果不很好去治理,表面上看這些企業裝了脫硫脫硝,但是如果監管不到位,它們到晚上就把很多污染防治設施關閉了。前段時間河北也有類似的問題,環保部派出了無人機對河北進行監控,也發現了這樣的問題,一到晚上看不到的時候,他們就把這些脫硫脫硝的裝置都關掉,所以現在要嚴防死守,派了一些官員到企業盯住他們。另外我們所有在線監控設備保持完好,河北的一些經驗在山東更應該推廣,因為山東的污染比河北一點都不差。
經濟之聲:治污成功河北仍需努力,下一步努力的方向會集中在哪里?
韓曉平:關鍵其實還是監管,很多的企業它是有脫硫脫硝裝置,一定要保證所有的裝置都能夠正常運行。另外,一些落后產能還要加速淘汰,因為現在經濟結構轉型對鋼鐵、水泥的需求也在減少。河北應該利用這個機會把一些高污染、低效率的企業盡快關閉,讓它們轉型,對轉型下來的工人要進行各種各樣的培訓,讓他們轉崗。在轉型過程中通過轉崗增加新就業,在增加新的就業過程中,要吸引一些低污染并且能夠對河北經濟未來發展有持續動力的一些企業。
其他觀點:
中國環科院副院長柴發合說,北京周邊工業污染源遍布,根據大氣流動和擴散的特性,其累加效應將嚴重影響京津冀地區尤其是北京的大氣環境,污染防控形勢嚴峻。專家指出,國家三令五申要求對污染物排放總量控制,但一些地方的污染企業仍然“有恃無恐”。因此,在大氣治理方面,聯防聯控必須要動真格,以制度推動區域治污一體化。
河北省某縣環保局相關負責人表示,環保執法現在處于“弱勢”。以小塑料產業為例,一是取證難,違法作坊主為粉碎機焊上轱轆,聽聞執法人員來了,粉碎機一拉就消失;二是處罰難,如按法律規定違法生產作坊應處罰10萬元,但業主如果拒付,執法部門也無可奈何。
編輯:于琦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
熱門圖片
央廣網官方微信
央廣網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