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財經評論 > 正文
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難以落實 陶文忠:工會力量受限為主因
2012-06-28 18:46 來源:中國廣播網我要評論導語:遼寧沈陽誕生全國第一份市級公交行業工資集體合同。6月28日17點,經濟之聲評論:工資集體合同有利于構建和諧勞資關系。
中廣網北京6月28日消息 據經濟之聲《央廣財經評論》報道,在我國的《工會法》、《勞動合同法》等相關法律中都明確提出了建立工資協商制度的必要性,而在具體落實的過程中保障職工權益的制度常常"落空"?蛇|寧省沈陽市公交行業的職工把這個制度落到了實處,沈陽市公交行業勞資雙方代表今天正式簽訂了全國第一份"市級公交行業工資集體合同"。
沈陽市公交行業簽訂的這份工資集體合同是全國第一份,具有先行"試水"的意義。經濟之聲特約評論員、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關系研究中心主任陶文忠對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在沈陽的初次試水作出評論。
說到工資集體協商制度,過去一直難以落實,經常面臨員工不敢談、企業不愿意談的尷尬的局面,盡管說企業和員工雙方都有責任,但是很多人都想知道,造成這種局面深層次的具體的原因都是什么呢?
陶文忠:中國的合同集體協商制度起步較早,94年勞動法頒布時,全總就已經提出來要把集體合同作為是"牛鼻子"來帶動工會工作的整體的開展。從那時候開始,全總一直積極努力推動這項制度。作為工會市場化運行的一個主要的形式卻面臨一些制度性的缺陷問題。
具體實踐而言,普遍的狀況是作為集體協商的職工代表,工會在實踐中受到企業乃至各方面的很多影響,主動談判的意愿和要價的能力受到一些限制,我想這是主要的原因。
對于員工來說,大多數用人單位是處于相對強勢的地位,如何實現工資集體協商的最大限度的公平和對等?陶文忠認為,應該從三個方面努力。
陶文忠:首先,集體協商是勞動關系市場化運行的一個主渠道,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對勞動關系的認識。在法律中應該把集體協商作為勞動者的一項基本權利加以明確。
第二,一定要強化工人的主題性。《工會法》、《勞動合同法》明確強調集體協商的主體是提供服務,工會是一個代表,真正的意志主體是工人。沈陽公交集體協議通過選擇勞動關系雙方15名代表經過公訴,從而強化這種代表性,強化主體地位我想是我們這個制度能夠推進能夠保障雙方公平協商談判的一個最主要的前提。
第三,這個制度設計里一定要使得雙方能夠實現公平。怎么樣使得雙方協商代表權利,使其真正有權利有能力參與到集體協商當中來,現在的主要做法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或者上級工會的政策面的影響,未來需要回歸市場的力量,使得工人的這種訴求能夠直接的進入到集體協商的過程中來。
之所以簽訂這份合同,是因為沈陽市公交系統長久以來存在的問題已經達到了比較突出的狀態,集中體現在公交系統的職工工資收入過低,超時勞動嚴重,福利待遇不到位,休息休假沒有保證等方面。
據記者調查,目前沈陽市公交行業職工月平均工資1948元,這個工資的數額只是沈陽市在崗職工平均工資和社會平均工資的55.8%和60.6%,差距非常大。另外還存在嚴重勞動超時的現象,駕駛員每天工作一般都是10個小時以上,一個車隊的駕駛員每個月平均工作是214.33個小時,相當于26.79天。整個行業的公交系統的職工基本沒有雙休日、法定節假日和年假。
由于長時間的超負荷勞動,公交職工患各種疾病非常常見的,這些問題造成了沈陽市公交系統的員工意志消沉,流失特別嚴重,而且服務質量大幅下降,造成了很多沈陽市民的不滿。
這份合同所體現出來的內容對保護職工權益做了詳細的規定。合同中規定,公交行業各企業的駕駛員、車輛修理工、調度員、管理人員,年度工資增長幅度不低于15%,另外后勤及其他輔助崗位的職工年度工資增長不低于10%,主要的工種崗位最低工資標準在現有基礎上分別上調了45.6%、36.4%和31.8%。
與此同時,合同中約定了企業以規定的行業崗位最低工資標準為底線,參照沈陽市人力資源市場工資指導價位、工資指導線和職工社會平均工資和在崗職工的平均工資水平,另外還要綜合考慮城鎮居民物價消費指數,逐步形成職工工資增長的這種正常機制。今后公交系統的職工在沈陽市范圍內可以享受到常態和健康的收入增長機制。(記者郭威)
編輯:寧靜
猜你喜歡
央廣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