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北京10月21日消息(記者張慧娟 劉柏煊)傳承非遺經典,弘揚天府文化,正在舉行的第七屆中國成都國際非物質文化遺產節設置了28個主題分會場配套活動,綿陽市、宜賓市、甘孜州、阿壩州、涼山州等10個市州和成都18個區(市)縣舉辦主題分會場活動,整體規模為歷屆之最?纯催@些天府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非遺項目,你都了解嗎?
郫都古城鳥籠文化
郫都古城竹編鳥籠,興起于唐代,經宋、元到明、清,在康乾盛世古城呈現出“戶戶伐竹制籠,家家溜雀養鳥”的興盛景象。當時,古城就成為中國西部獨一無二的“鳥籠之鄉”。
鳥籠文化博物館中展出的川派鳥籠(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張慧娟 攝)
西蜀古城鳥籠文化博物館建于2018年,位于成都市郫都區古城街道,藏品總數1000余件,展示有明清時期藏品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藏品以及指路村現代工匠作品。據統計,到2000年,古城鳥籠匠人達500余人,古城鳥籠成為“川籠”的代表,古城成為“川籠”最大制作地。“古城竹編鳥籠傳統手工制作技藝”2011年被列入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擴展項目名錄。
本屆非遺節郫都區分會場古城第二屆鳥籠文化藝術節以“多彩非遺 魅力傳承”為主題,舉辦郫都區第二屆古城鳥籠文化藝術節開幕式、鳥籠文化論壇等非遺系列活動。
古城鳥籠制作技藝工匠正在制作鳥籠(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張慧娟 攝)
彭州白瓷制作技藝
彭州白瓷歷史悠久,始燒于晚唐、五代時期,盛于兩宋,尤其在南宋最為興盛,衰于元初,窯戶集中于今彭州市磁峰鎮?袒、劃花、印花為其主要工藝特點。彭州市軍樂鎮各大陶瓷企業中聚集了極強的人才優勢,結合區域內得天獨厚的天然氣資源,形成了西南地區生產最集中、規模最龐大的日用陶瓷生產基地。
彭州白瓷蓋碗(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張慧娟 攝)
“彭州白瓷制作技藝”非遺以彭州白瓷以宋代生活美學為根基,結合現代設計和生活觀念,研發以傳統刻花、劃花、印花的傳統工藝為主的非遺白瓷,以及符合現實生活審美和日常生活消費的新彭州白瓷,如餐具、茶具套組等。
彭州白瓷創意產品——“洗腦殼”飄逸杯(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張慧娟 攝)
彭州白瓷藝術中心現有瓷谷·美術館、白瓷生活空間、彭州白瓷復興公社、彭州白瓷陶民宿、白瓷傳習所、彭州白瓷非遺中心、彭州窯等特色基礎設施,通過院校合作打造國際知名陶藝家創作駐留中心,搭建文化溝通平臺。
川菜文化
設立在四川成都郫都區的川菜博物館是世界上唯一“可以吃的博物館”,游客可以通過講授+沉浸式體驗的方式,在互動中了解川菜文化。
川菜的刀功、火候及成菜過程,是川菜非物質文化的核心內容,游客可以通過特色的“玩川菜”川菜文化互動體驗,親自體驗川菜的刀功火候、色香味形,全方位感受川菜文化的無窮魅力。
在川菜博物館內學習川菜制作的外國游客(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張慧娟 攝)
正在晾曬的豆瓣醬(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張慧娟 攝)
非遺節期間,四川省各地還舉辦200余場非遺社區實踐活動,通過指尖上的非遺、舌尖上的非遺、非遺大師面對面等活動,把非遺節辦到百姓身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