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天津9月20日消息(記者 馬文靜)“AI(人工智能)理論上能應用的場景和實際上落地的場景,存在巨大差距,這個差距從何而來?其實來自于人才!痹诘谑䦟孟募具_沃斯論壇期間,第四范式創始人、CEO戴文淵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全球頂尖的AI人才尚不足千人,人才稀缺是當前人工智能發展面臨的最大瓶頸。
圖為第四范式創始人、CEO戴文淵在接受央廣網記者采訪(央廣網記者 李帥攝)
人才稀缺制約AI場景拓展 亟需降低開發門檻
自從阿爾法狗大戰李世石和柯潔之后,人工智能在全球可謂炙手可熱。人臉識別、語音識別、無人車……這些場景耳熟能詳,構成了人們對AI場景的大致畫像。而戴文淵向記者表示:“AI能夠應用到的場景遠遠不止這些。”
他舉了兩個例子。例如,瓷磚廠生產的最后一個環節是挑出殘次品,這個工作一直是人工做,如果用AI做,挑選效率可以大幅提升。再如,高鐵夜間巡檢時若需更換零部件,需要巡檢員手寫型號,填錯型號將加大工作量,若運用AI,則錯誤率可以大幅降低。
AI與“瓷磚廠”等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并非無法實現,但從國內人工智能的主要落地場景來看,AI在安防、金融等服務行業的應用更為普遍。為什么AI公司更愿意做這些服務業場景而放棄了一些傳統行業?在戴文淵看來,癥結在于科學家太少,短期內難以將AI覆蓋全部場景,AI公司只能從最容易落地、實現價值最高的領域起步。
他指出,能夠引領AI發展的頂級人才,全球尚不足千人,而培養一個頂級的AI科學家,至少需要5-8年。這意味著,短期之內,若想實現AI在更多場景落地,必須尋求降低AI開發門檻。
因此,AutoML(自動機器學習)平臺近年來成為谷歌、微軟等科技巨頭和第四范式等AI公司的關注方向。其核心在于將企業的數據自動變為模型,大幅降低AI應用門檻。例如,通過第四范式的AI Prophet AutoML平臺,開發者不需深入理解算法原理,即可完成AI應用開發,AI的開發周期可從以半年為單位縮短到以周為單位。
“現有的網站、APP開發者基數非常大,如果能讓這些開發者去做AI的應用,如果AI的開發者能夠達到100萬以上,那么我們人工智能面臨的發展狀況將完全不一樣。”戴文淵說。
中國人工智能科研水平提升 AI有望在3-5年內大爆發
科研能力是提升一國人工智能發展水平的基本。清華大學中國科技政策研究中心最新公布的《2018中國人工智能發展報告》指出,中國人工智能領域論文數量的全球占比從1997年的4.26%增長至2017年的27.68%。從質量上看,近20年來,中國人工智能領域的高被引論文數量也居于前列。
戴文淵對中國人工智能科研水平的提升深有體會!爸袊c(先進水平)的差距在縮小。”他回憶起十余年前初做人工智能研究之時,國內導師只能將他們送到海外學習。“因為當時如果你在國內,跟世界最高水平不接軌,學了半天你離世界最高水平也差3年!倍缃瘢袊囊涣鞲咝Ec世界頂尖水平已經完全接軌,甚至一些高校的論文水平可以進入世界前列,這樣的變化讓戴文淵感到欣喜。
除了科研能力的提升,在戴文淵看來,人工智能在中國的發展有兩個十分有利的條件。其一是中國有豐富的場景,可以提供豐富的數據;其二是中國有著鼓勵創新的環境,即使是相對保守的企業也愿意擁抱技術創新。
隨著政策鼓勵和行業的開發門檻降低,戴文淵預計,AI行業的“大爆發”有望在未來三至五年間出現,而在這個周期之內,AI行業一批龍頭企業有望形成一輪“上市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