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苗族傳統民俗中,每逢喜慶節日,人們都喜敲鑼打鼓,舞獅助興。2月1日是農歷正月初四,來自湘、鄂、渝、黔四省市邊區的39支隊伍、173頭“獅子”聚集在湖南湘西州吉首市矮寨鎮德夯村,參加一年一度的“苗族百獅會”,交流競技,以“獅”會友。
39支隊伍、173頭“獅子”參加一年一度的“苗族百獅會”(彭琴 供圖)
苗族漢子和苗家女子,揮舞刀叉棍棒等繞場開道,引導百獅入場,氣勢恢宏。坪場正中央,五張板凳分別擺放在東南西北中五個方位。鑼鼓響起后,獅子繞場向四周的觀眾拜年,最后來到中間方位展示絕活。鼓點的快與慢,舒與緩,掌握著獅子的狀態,隨著節奏推進,配以鑼等敲擊樂的輔助,只見“雄獅”或閃或撲,或趴或躍,時而搖頭擺尾,時而伸腰蹶腿,時而跳躍翻滾。高興時還突然站立遙望四周,妙趣橫生,現場不時爆出叫好聲與掌聲,熱鬧鄉村新年。
舞獅現場(彭琴 供圖)
“感覺這邊過年的氛圍更加濃厚一些,這里山美水美人更美。”來自南京的游客束蘭根笑著說道。
“我們比較熱愛舞獅子,這次過來,也是抱著學習的心態和其他村獅子隊交流學習,一起共同把這項民族文化傳承下去。”一早就來到德夯參加活動的吉首市己略鄉村民龍大姐說道。
活動中,最惹人注意的是一頭“小獅子”。只見他大搖大擺地在空地里“巡游”,萌萌的樣子逗樂圍觀的群眾。隨著耍寶人手中的繡球舞動,只見獅子時而抓耳撓腮,時而一躍而起,人群中爆發出陣陣掌聲。表演者張昊瑾今年5歲,在吉首本地小有名氣,苗族猴兒鼓、苗族舞獅、苗族綹巾舞、苗歌,他會的民俗技藝是一個接一個。“現在是喜慶的春節,我就喜歡獅子,因為它代表著吉祥幸福。”張昊瑾高興地說道。
“苗族百獅會”已經成為湘西地區節慶活動的重要文化品牌(彭琴 供圖)
“傳統文化還是比較喜歡這個,這是民族的根,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吉首市民龍建山說道。
活動最終,湖南省吉首市矮寨鎮洽比村代表隊分別獲得男、女子隊第一名,貴州省松桃縣盤石鎮男子隊、湖南省花垣縣雙龍鎮敏臘村女子隊獲得精神文明獎。
“苗族百獅會”是湖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隨著文化旅游的不斷融合發展,“苗族百獅會”已經成為湘西地區節慶活動的重要文化品牌,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詮釋了苗家人勇猛頑強、樂觀向上、崇尚自然的性格特征。(彭琴 劉丹 彭開成 彭璟)

關注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