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昌月亮灣段被長江、漢江沖刷,堤岸呈弧形,歷來都是險段,1998年曾發生過管涌險情。經過20多年的改造提升,曾經的土堤已經升級為鋼筋混凝土堤壩,還新裝了鋁合金防洪墻,拆裝靈活。

  長江日報記者肖僖 攝

  7月12日23時,歷史第四高位的長江洪峰通過武漢段。龍王廟、月亮灣、武金堤……在一個個武漢人耳熟能詳的傳統險段上,數萬防汛值守人警惕地目送洪水安然遠去。14日,長江日報21位記者現場探訪了武漢市長江、漢江干堤的24處昔日險段后發現,這些險段通過此次洪水考驗,全部安然無恙。

  據了解,由于這24處險段一直是我市防汛抗洪的防守重點。1998年洪水來襲,這些險段都曾遭遇了險情。地處兩江交匯的龍王廟曾是最著名的險段,如今這里已被改造成為市民游客觀光的新景點。江漢區河道堤防管理所工作人員杭建權介紹,1998年抗洪以后,龍王廟險段實施了多次綜合整治工程,2016年汛后,龍王廟高開閘還設置了29.1米的拼裝式防洪墻。記者14日下午在現場看到,此時長江漢口站水位已降至28.63米,雖然仍比外面的馬路高30厘米,但從鋼閘門的縫隙里,看不到一點滲水。

  記者看到,武昌月亮灣、青山倒口湖等知名險段,經過綜合加固改造工程后,如今有的成為“城市陽臺”,有的變身為防洪主題公園。正在蔡甸漢江柴林垸險段上值守的張灣街旭光村村委會委員胡耀華告訴記者,1998年防汛時,他們曾在大堤上用土袋壘起了80厘米高的子堤,但最終沒有擋住洪水,村民只能撤離。如今,這個險段進行了多次加高加固后,雖然今年武漢漢江段最高水位已經到了29.07米,但是大堤依舊十分穩固!拔覀冊僖膊挥贸冯x家園了!”

  7月6日,我市防汛應急響應提升至Ⅱ級后,按照“二級響應、一級戰備”的要求,在24個傳統險段的大堤上,防汛大軍正徹夜不眠地巡堤查險!半m然過去的險段經過加固改造以后,防洪能力有了巨大提升,但我們不能有絲毫大意。”洪峰雖過,但負責值守江夏四邑公堤譚家窯險段的江夏經發投集團黨委委員李鴻斌,卻沒有一點松懈:長江水位下降后,大堤迎水面更易發生險情,我們集團13日還特地調來了一架無人機,巡視大堤迎水面和江水的情況。

  防汛需要采取“人!睉鹦g,但無人機、遠程視頻監控等現代科技手段也在今年防汛中大顯威力。在漢南長江水洪口險段大堤上,正在巡堤的鄧南街水二村黨支部書記姚傳遞回憶:1998年抗洪時,不像現在人人一部手機,通信手段還基本靠腳。一次巡邏組發現堤腳有一處滲水,派人狂奔500多米跑到村里的防汛聯絡點報告。現在我們只用在微信群里喊一嗓子,發個定位,防汛人員立即就能到位。

  ■ 青山倒口湖險段

  老險段已建成海綿公園示范點

  倒口湖因1931年長江大堤潰口而成,并因此得名,2018年以前一直是武漢長江干堤防汛險段。

  青山區河道堤防管理所副所長舒捷介紹,2016年7月4日出現管涌險情,我們11名防汛搶險突擊隊隊員趕往現場,搶險持續了3天,最后封堵了管涌險情。

  2016年搶險后,青山區著手改造提升 倒口湖。2018年6月,倒口湖防洪主題公園開園。為徹底消除倒口湖險情隱患,對水塘底部清淤換填,增加表層蓋重防止發生滲透破壞。倒口湖公園還是青山區海綿公園示范點,將“滲、滯、蓄、凈、用、排”6大理念融入到公園的建設之中,有效緩解了城市內澇。

  今年入汛后,在區防汛指揮部的部署下,公園設置了24小時值守點,嚴密監測倒口湖水面及水位,目前沒有發現險情。雖然今年的洪峰已經過漢,但汛期還沒有過去。我們依然不能松懈,要全身心投入,進一步加強巡堤查險工作。

  ■ 江夏四邑公堤險段

  洪峰過漢值守依然不松懈

  江夏經發投集團黨委委員李鴻斌介紹,我們值守的這一段600米大堤,是四邑公堤險段的一部分,地處簰洲灣彎道的下游,在漲退水時,極易產生崩塌險情。

  在1996年和1998年我曾兩次守堤,今年再上堤,我感覺不僅大堤更牢固,巡堤手段也更進步。過去全靠人,現在我們還用上了無人機。

  洪峰過境后,我們絲毫不敢松懈。根據經驗,長江水位下降后,大堤迎水面更易發生險情,江夏經發投集團13日特地調來了一架無人機。無人機飛到岸邊的江面上時,大堤迎水面和江上的情況,我們在大堤上就看得一清二楚。一旦出現漩渦等異常,我們可以及時發現,嚴防洪峰過后退水時發生坡岸險情。

  在硚口東風險段,硚口區韓家墩街道防汛抗旱分指揮部指揮長汪濤介紹,我們現在也用上了無人機巡堤。和以前相比,現在防汛不僅有科技創新,而且預報早、啟動早、人員物資到位早,防汛工作有條不紊。

  在洪山武金堤楊泗磯險段,武漢菱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黨支部書記、董事長余波介紹,現在巡堤的裝備非常齊全,抬頭就看到無人機在堤上盤旋。記得1998年我們守堤時,都要自己帶水喝、搭棚子,自帶膠鞋、竹竿和手電,哨棚沒有空調,每日暴曬雨淋,中午晚上只能吃泡面,條件非常艱苦。

  ■ 硚口24.5公里險段

  無人機巡堤 視頻監控水情

  硚口區長豐街道防汛抗旱分指揮部指揮長劉國偉介紹,漢江24.5公里險段長約1.3公里,我還記得,1998年抗洪搶險時沒有高科技,水電等基礎設施都不夠完善。現在,無人機開始參與巡堤,整個漢江灣沿線都有視頻監控和水文監測,數據更加精準。堤岸經過了多次護坡改造和拋石加固,通過補短板已經讓堤防有了質的飛躍。

  我的職責就是帶領我的隊員守好24.5公里險段,保護大堤安全。

  ■ 江漢龍王廟險段

  鋼閘門封閘口半小時搞定

  江漢區河道堤防管理所工作人員杭建權介紹,1998年抗洪以后,我們在龍王廟險段打扣巷碼頭閘口新修了寬6.5米、高4米的鋼閘門。今年7月6日,江漢區防汛抗旱指揮部啟動防汛II級響應,我們用了2個小時布置鋼閘門、封閉閘口。今天下午2時,長江漢口站水位已降至28.63米,但仍比外面的馬路高30厘米,但從鋼閘門的縫隙里,我們看不到有一點滲水。

  通過綜合整治工程,龍王廟已經從過去的險段變成了新景點。我們在堤防設施和管理中不斷引進新技術、新科技,2016年后,龍王廟高開閘還設置了29.1米的拼裝式防洪墻。通過科技力量,如今的閘口封閉方法,比過去老式閘板條,使用起來更快速、便捷、安全。

  現在防汛能力有了質的飛躍。硚口區古田街防汛抗旱分指揮部指揮長程崴介紹,漢江軍需干校險段共長500米,我曾經作為工作人員參加過1998年抗洪。那時條件艱苦,設備也非常有限。以前,我們采用的是老式疊梁閘,現在換成了鋼閘門,封閉起來半小時就完成了,非常高效。

  ■ 月亮灣險段

  著名老險段變身城市陽臺

  武昌月亮灣段堤岸呈弧形,像一彎半月,所以叫月亮灣。長江、漢江來水在漢口龍王廟匯合后,首先沖刷武昌月亮灣岸堤,形成回流,歷來都是長江險段。1998年的長江干堤月亮灣段還是一條土堤,曾發生過管涌險情。

  經過20多年的改造提升,曾經的土堤已經升級為鋼筋混凝土防洪墻,月亮灣城市陽臺還新裝了800多米長的鋁合金移動裝配式防洪墻,拆裝靈活,汛期用來防洪,汛期過后則及時拆除,成為市民觀景親水休閑去處,現在的防洪能力大大提升。

  在此值守的徐家棚街防汛副指揮長汪迎春介紹,洪峰過漢后,我們絲毫不能松懈,要采取技防、人防,24小時不間斷巡查值守,發現險情及時上報處置。對打好打贏這場防汛保衛戰,我們充滿信心。

  1998年防汛時,那時主要靠人力,用土袋壘起了80厘米高的子堤,但還是沒有擋住洪水,村民只能撤離。在蔡甸柴林灣險段值守的蔡甸區張灣街旭光村村委會委員胡耀華介紹,后來,這段堤壩進行了加高加固,迎水面還增加了草皮防護。今年漲水后,最高水位已經到了29.07米,但是我們的大堤依舊很穩固。

  ■ 漢南水洪口險段

  當年報信靠狂奔 如今微信發定位

  鄧南街水二村黨支部書記、長江干堤水二段防守責任人姚傳遞介紹,鄧南街水二村旁就是水洪口堤段的新溝險段。1998年抗洪時,我和村民在江堤上守了50多天。當年不像現在,人人一部手機,當時村里通信基本靠腳。我至今還記得,一次巡邏組發現一處滲水,組里4人留在現場扛沙袋應急處置,另一人狂奔500多米跑到村里的防汛聯絡點報告。現在就不一樣了,微信群里喊一嗓子再順手發個定位就行。

  通信方便了,堤防穩固了,值守點也裝了空調,就算我身體不如20多年以前,但面對汛情,我的信心更足了。

  有同樣感受的還有東西湖區城管執法局市政科負責人陳先平,他負責值守東西湖漢江呂家灣段。他說, 那時通信條件沒有現在快捷,都是指揮部通知單位,然后單位通知我們幾點到哪個點位,不像現在的通信這么方便,現在都能直接通知到每個人,更能及時保證安全。

  ■ 東西湖水口險段

  坐在電腦前就能掌握汛情

  水口是漢江的一處歷史險段,因為漢江在這里彎折,形成一個銳角,漢北河又在此匯入,使得河岸受沖刷嚴重。

  1998年特大洪水后,漢江大堤堤腳加固過3次,坡身做了護坡,路面完成硬化,還修建了隔滲墻。近年來這里還架設了8個攝像頭,連接到智慧水務系統,為防汛決策提供更精確、便利的信息。

  東西湖區水口防汛抗旱分指揮部指揮長陳三發介紹,在我們水口堤管所的專用電腦上,打開智慧水務系統后,可以實時看到水口險段每一處的水位水情、人員巡邏、車輛進出等全部情況,觀測范圍達1公里。人坐在辦公室內,甚至可以看到河對岸的房屋情況,F在我們還采用了一些視頻會議的手段,對每日汛情進行研判分析,減少來回奔波。堤防改造,現代科技手段的應用,讓我們對防守水口險段充滿信心。

  蔡甸余家臺險段,堤身也架設了可視攝像頭,在防汛指揮部內,就能隨時監測水面和堤身情況。蔡甸區張灣街徐尹鄧村值守人員尹成佑介紹,這些年來,余家臺險段先后通過多種措施對大堤進行了加固。堤身后背,還建造了2層40余米寬的壓浸臺,用來鞏固大堤。目前,我們在這段干堤沿線,1公里內有20人值守,實行24小時不間斷巡查,確保堤身安全。

  長江日報記者覃柳瑋 譚德磊 汪崢 喬馳 陳俞 陶可祎 張奔設 楊榮峰 陶常寧 王靜文 蔡欣星 李亦中 劉海鋒 王超然 金文兵 史強 萬凌 康鵬 劉娜 楊濤 通訊員彭亞楠 郭焱華 劉金峰 王偉 陳夢凡 田勝 王莉 詹鷗 張世仕 黎瑞 聶淑銀 王林軍 趙鈺玲 王磊 陳晶 方穎

  本版統籌:彭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