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ibxm4"><noframes id="ibxm4"></noframes></bdo>
<b id="ibxm4"></b>

<xmp id="ibxm4"></xmp>
<source id="ibxm4"></source>
      1. <cite id="ibxm4"></cite>
      <dfn id="ibxm4"></dfn>

      1. 央廣網(wǎng)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到底有多牛

        2018-05-18 13:22:00來源:湖北日報

        湖北日報訊 圖為:曾侯乙尊盤

          圖為:曾侯乙墓云紋金盞

          圖為:曾侯乙墓聯(lián)禁銅壺

          圖為:曾侯乙墓銅鑒缶

          圖為:二十八星宿圖漆箱(湖北省博物館供圖)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海冰 通訊員 王晶晶 曾攀

          “文物承載燦爛文明,傳承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是老祖宗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chǎn)!蔽沂∈俏奈锎笫,博物館館藏文物總量超157萬件(套),其中有不少享譽中外的瑰寶。在5·18國際博物館日之際,本報特推出“文博館藏揭秘”系列報道,揭開部分珍貴文物的神秘面紗。

          4月27日,中印兩國最高領(lǐng)導人共同參觀湖北省博物館精品文物展。這帶火了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這些天,省博迎來一撥又一撥中外游客。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到底有多牛?

          多件文物創(chuàng)“世界之最”

          1978年發(fā)掘于隨州城郊擂鼓墩的曾侯乙墓,是一座戰(zhàn)國早期曾國國君墓。這座沉寂2400年左右的地下宮殿,共出土禮器、樂器、漆木器、金玉器、兵器、車馬器和竹簡1.5萬余件,文物保存之完好、種類之齊全、數(shù)量之多,令人嘆為觀止。

          自曾侯乙墓重見天日,專家們就對其進行孜孜不倦的研究,發(fā)現(xiàn)曾侯乙墓文物創(chuàng)下許多“之最”:世界上最早的二十八星宿圖;先秦時期最大、最重的青銅酒器;目前所見最早的竹簡實物;出土盞、漏匕、杯、帶鉤等一批金器,數(shù)量之多在先秦墓葬中罕見,2156克的金盞更是出土最重的先秦金器;十二律俱全、一鐘雙音的曾侯乙編鐘,是音樂性能最好、保存最完好的古代樂器之王及世界上最龐大的青銅樂器。

          這些文物共同體現(xiàn)了先秦時期中國在藝術(shù)、技術(shù)、天文等方面的極高成就。

          2400年前的“交響樂團”

          其中,曾侯乙編鐘是中國禮樂文明的最高體現(xiàn)。事實上,曾侯乙墓出土的音樂文物數(shù)量驚人,共計125件,相配的演奏工具和各種附件1000余件,涵蓋古代八音的七種,其中多件為世界考古史上所僅見。

          當考古學家打開曾侯乙墓時,這些樂器大多保存完好,基本保持著下葬時的陳列位置。在中室,由編鐘、編磬和建鼓組成的長方形空間內(nèi),擺放著瑟、笙、排簫、篪等絲竹類樂器。編鐘對面,陳列著九鼎八簋、鑒缶等青銅禮器,展現(xiàn)了當時以編鐘、編磬為主的金石樂隊的建制和布局,十分壯觀,用以演奏氣勢恢宏的宮廷雅樂和祭祀音樂。

          除中室大型“交響樂團”外,東室配置了演奏輕柔音樂的小型“室內(nèi)樂團”,以琴、瑟為主演奏寢宮音樂。2400年前組建這樣完整的樂隊演奏,堪稱世界音樂史上的奇跡。

          出土青銅器總量超10噸

          在上世紀90年代,我省19件文物被認定為國寶級文物。其中,曾侯乙墓文物占9席,分別是:曾侯乙編鐘、銅尊盤、聯(lián)禁銅壺、銅鑒缶、銅鹿角立鶴、編磬、大尊缶、云紋金盞和漏匕、16節(jié)龍型玉掛飾。

          其中,曾侯乙尊盤飾龍84條,蟠魑80條,制作復雜,造型美觀,極盡奢華。它是出土先秦青銅器中最復雜、最精美的一件,代表中國古代青銅鑄造工藝的巔峰,至今未出現(xiàn)復制品。專家稱,曾侯乙尊盤原為曾國先君所用,可能在當時就是稀世珍寶,曾侯乙繼而用之,并將盤內(nèi)銘文改刻為“曾侯乙作持用終”。

          被稱為“古代冰箱”的銅鑒缶,外表極富裝飾美,集渾鑄、分鑄、焊接制作工藝于一體,缶置于鑒內(nèi),蓋好蓋,二者渾然一體。省博物館館長方勤介紹,為使二者結(jié)合穩(wěn)固,鑒底部伸出品字形三個彎鉤,尊的圈足前后留有三個穿眼,剛好容彎鉤插進,并可自動倒鉤扣住。無論從藝術(shù)角度還是從實用角度講,都已有現(xiàn)代工業(yè)設(shè)計的味道。

          曾侯乙墓出土青銅器共38種134件,是我國出土青銅器數(shù)量最多、種類最全的墓葬。因發(fā)掘前未被盜擾,其布局真實反映了墓主人享用器物的儀式:鼎成序、簋成套、鬲成組、豆成對,盤、匜相配。它們造型奇特、工藝精湛、紋飾華美,采用渾鑄、分鑄、熔模鑄造(失蠟法)等冶鑄技術(shù)和透雕、錯金、鑲嵌等多種工藝,集先秦青銅制造技術(shù)之大成,代表了古代青銅文明的鼎盛時期。

          令人詫異的是,曾侯乙墓出土青銅文物總量超10噸,卻未見一件青銅劍,只在墓主人身旁發(fā)現(xiàn)一把青白色玉劍,劍首被透雕成雙龍形。湖北省博物館館長方勤說:“這把玉劍有和平寓意,在曾侯乙墓發(fā)掘40周年之際,我們重新布展時將其放在醒目位置!

          銅鑒缶:中國最早的“冰箱”

          湖北日報訊(記者朱惠、通訊員宋驥、朱夢云)5月17日,武漢市江漢區(qū)惠康里小學100多名五六年級學生,來到省博物館開展研學活動,研究“餐桌上的曾侯乙”。

          該校校長吳慧晶介紹,這次主要讓高年級學生帶著任務(wù),穿越時空,跟著編鐘走進戰(zhàn)國時代,連接編鐘主人“曾侯乙”,同時探尋戰(zhàn)國時期的“飲食文化”。

          面對一個巨大的器皿“銅鑒缶”,惠康里小學六(2)班女生李詩怡瞪大眼睛:“這么大的酒缸?”講解員介紹,這確實是個酒缸,不過它有一個秘密。原來,這個“銅鑒缶”有兩層,相當于“缸中缸”,是用來存酒用的。到了夏天,外缸與里缸之間的夾層就派上了大用場,在夾層放一些冰塊,可以保證酒的質(zhì)量。

          五(1)班同學孟慶陽連忙問:“那個時候有冰箱嗎?如果沒有冰箱,哪來的冰塊呢?”講解員解釋:“那時確實沒有冰箱,古人在地下深窖或山洞中,儲藏冬天的冰塊以備夏用。這個加了冰塊的銅鑒缶,就相當于中國最早的‘冰箱’!蓖瑢W們恍然大悟。

        編輯: 黃炎秋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到底有多牛

        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到底有多牛,其中,曾侯乙墓文物占9席,分別是:曾侯乙編鐘、銅尊盤、聯(lián)禁銅壺、銅鑒缶、銅鹿角立鶴、編磬、大尊缶、云紋金盞和漏匕、16節(jié)龍型玉掛飾。該校校長吳慧晶介紹,這次主要讓高年級學生帶著任務(wù),穿越時空,跟著編鐘走進戰(zhàn)國時代,連接編鐘主人“曾侯乙”,同時探尋戰(zhàn)國時期的“飲食文化”。

        国产毛片成人AV高清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免费一级aα无码看片_国产无套粉嫩流白浆不卡
        <bdo id="ibxm4"><noframes id="ibxm4"></noframes></bdo>
        <b id="ibxm4"></b>

        <xmp id="ibxm4"></xmp>
        <source id="ibxm4"></source>
          1. <cite id="ibxm4"></cite>
          <dfn id="ibxm4"></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