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尋首座核電站“零事故”奧秘(圖)
2014-06-26 15:32:00 來源:人民日報 說兩句 分享到:
奧布寧斯克核電站主樓現已改成博物館。
核電站原先安置反應堆的廠房。記者陳效衛攝
央廣網河南分網消息 據人民日報報道:1954年6月27日,由蘇聯建造的世界首座核電站奧布寧斯克核電站開始發電,標志著核電時代的到來,也意味著核能的和平利用成為現實。這座核電站2002年開始“退役”,2004年轉型為俄羅斯的一座博物館和科技館,更名為“奧布寧斯克科學城”,為人們了解核能繼續發揮“余熱”。在這座核電站即將迎來60歲生日之際,本報記者走進這座科學城,探訪其“零事故”的奧秘。
之所以能保持安全運行,關鍵是嚴格按規程操作
奧布寧斯克核電站建成僅用了3年時間,沒有任何經驗可資借鑒,建成之后從未出現任何重大事故。奧布寧斯克核電站能夠創造這一奇跡,訣竅在哪里?
帶著這一問題,本報記者采訪了俄羅斯物理能源研究院主席團顧問列夫·科切特科夫。84歲高齡的科切特科夫參與了奧布寧斯克核電站從設計運行到退役的全過程。根據他的介紹和記者在現場的了解,在當時的背景下,“舉國體制”是實現這一奇跡的最重要經驗。
科切特科夫認為,蘇聯在成功研制了原子彈不久之后,開始規劃建設核電站,并將核電站中的反應堆命名為“和平原子能”項目。為方便電能輸送和安置科研人員,核電站建在距莫斯科只有100千米的交通線旁。數千名科學家和工程師,在高度隱秘狀態下日夜奮戰,在3年內提前完成了核電站的建設。雖然總輸出功率僅為5000千瓦,但核電站的歷史從這里開啟。
記者在現場看到,博物館完整地展示了當年刊載這一消息的蘇聯報紙和相關功勛人物的照片?梢哉f,不動用舉國的人力和財力,不匯集包括當時蘇聯核物理領軍人物庫爾恰托夫等在內的一大批權威專家,就不可能有這樣的速度和質量,“世界第一”就不可能實現。
“嚴格操作和管理”是必須恪守的全天候準則。講解人員介紹說,之所以能保持安全運行,關鍵是嚴格按照規程操作。隨著核電技術的成熟,核安全的保障與人的因素存在巨大關聯。如1986年切爾諾貝利核事故,是有關人員玩忽職守、違反操作規程所致。今天無論是記者采訪還是普通游客參觀,進入奧布寧斯克核電站之前,都要“全副武裝”,繁瑣地換上“工作服”。
核電站完全“退役”,需要十幾到幾十年的時間
講解人員指出,奧布寧斯克核電站的設計壽命為20至30年。1984年蘇聯曾決定關閉這座核電站,但廉價電力的大量需求使其超期服役18年。這18年的延壽運行雖在保守設計的許可范圍內,但工作人員加大了定期安全檢查的力度。在退役之前的最后幾年,核電站的反應堆主要用作教學研究,避免發生事故。
“安全退役”是最后一關。科切特科夫認為,核電站運行需要謹慎從事,退役后同樣不能大意。廢棄的核電站與火電廠完全不同,僅僅通過停止核反應堆,核電威脅并不能徹底排除。拆卸、運走燃料棒等輻射物質,清理內部設施,都是復雜的過程。這項工作需要十幾到幾十年的時間,不能操之過急。事實上,核電站退役工作自2002年以來一直在進行中,目前則在進一步處理核廢料,預計2015年完成。但有幾個原來安置反應堆的地點輻射量明顯超標,最多需再觀測70年!安贿^我保證,只要你不爬進反應堆,這里還是相當安全的,”科切特科夫幽默地告訴記者!巴艘邸背撕臅r外,也非常耗錢。2008年卸載燃料、2013年拆卸廠房和設備等,就耗費4.85億盧布(1盧布約合0.185元人民幣)。
科切特科夫指出,自運行以來,奧布寧斯克核電站雖未發生大事故,但小問題卻難以避免,如燃料管道出現損壞、冷凝水或反應堆溫度和壓強過高等,但這些問題都得到了迅速解決。核電站強化了“總結學習、吸取教訓”機制,避免了問題的重復出現。也正因為如此,先后有幾十個國家的代表團紛紛前來取經。
俄軍事科學院院士彼得羅夫斯基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中國從減排、滿足電量和降低發電成本等多個方面,在確保核電安全的基礎上有序推進核電建設,是十分明智的。中國核電的快速發展讓他印象深刻,不僅能夠自行建設,還有余力向海外出口技術。他認為,俄中兩國在核電問題上立場相近,兩國在和平利用核能方面合作前景廣闊。
編輯:閆磊
參與討論
我想說
相關新聞
頭條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