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do id="ibxm4"><noframes id="ibxm4"></noframes></bdo>
<b id="ibxm4"></b>

<xmp id="ibxm4"></xmp>
<source id="ibxm4"></source>
      1. <cite id="ibxm4"></cite>
      <dfn id="ibxm4"></dfn>

      1. 央廣網

        省民博30余載記錄海南少數民族文化發展

        2018-03-19 13:44:00來源:海南日報

          

          省民族博物館的海南民族歷史文化陳列展廳。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原標題:省民博30余載記錄海南少數民族文化發展 文物薈萃 展現多彩民風

          這是一方積淀著瓊州文韻的人文之地,是一座承載民族記憶的菁華寶庫,也是一處展示民族團結友愛的歷史結晶。

          2018年2月11日,重新建設完畢的海南省民族博物館正式對外開放。全新的省民博占地近4萬平方米,館中共設“瓊州民風”基本陳列展以及書畫、陶瓷兩個專題展。這其中,以海南民族歷史文化陳列、海南民族紡織文化陳列、海南民族藝術陳列三大版塊為主的基本陳列展通過豐富的藏品和多元的展陳手段,向大眾全面展示了海南的黎族、苗族、回族等民族的社會生活與文化習俗。

          省民博此次重新開放,不僅讓諸多珍貴的民族文物得以再次展示在世人面前,也讓這座見證著海南近代發展的博物館再度走進大家的視野。從1986年國慶節開放至今,依山面城的省民博已在五指山市矗立了30余載。為何在海南腹地會有這樣一座收藏著大量珍貴文物的博物館?30余年里,這座曾經的海南首個博物館又經歷了哪些滄桑變遷?身處現代、新穎的展廳中,一件件沾滿歷史塵土的文物讓人不禁思考起這些問題。

          一處少數民族同胞的精神家園

          驅車而上眼前這座不高的小山,沿著蜿蜒的山路,經過海南省熱帶海洋學院,省民族博物館映入眼簾。從1981年籌建選定館址,博物館就再未“移動”過。

          地處中部山區,五指山市本身就帶著些許“世外桃源”的氣質。面向著青山綠水,掩映在蔥郁之間的省民族博物館腹有“珍寶”氣自華,猶如一位飽讀詩書的長者,在遠眺著今日喧囂城鎮之時,為百姓守護著一份不可失去的文化瑰寶。

          “1976年國家下發文件,要求搶救民族文化遺產。海南積極響應,當時的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的州府通什鎮以及其余8個市縣分別組織了各自的搶救民族文化遺產工作小組,州政府也成立了相應的工作領導小組。大家積極開展文物普查、征集等工作,最后向自治州政府一共上交了1.4萬多件(套)的文物。”省民族博物館前館長王國全介紹。今年已82歲的他曾在上世紀80年代末至90年代擔任館長。

          1.4萬多件(套)文物如何管理、該怎么利用,成為擺在當時自治州政府領導面前的一個問題。當時的自治州州長王越豐非常重視少數民族地區文化發展,經過多方討論,最終,自治州政府決定建設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館來收藏保護這些文物,同時通過向公眾展示來弘揚海南的少數民族文化。

          “海南的黎族苗族以及回族的文化豐富多彩且具有特色,我們也希望這座博物館可以成為少數民族人民的精神家園,讓我們的子孫后代都能看到民族的歷史發展脈絡與地區的繁榮興盛!蓖鯂f。

          

          省民博外觀老照片。(攝于上世紀80年代)

          以弘揚民族文化

          推動民族團結

          決定興建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博物館后,自治州政府對該項目高度重視,從當初的選址、體量等多方面就不難看出當時州政府對這座博物館的投入。

          博物館落址在今天的泰翡路上,向四周望去,一些建筑已拔地而起,但在上世紀70年代末時,這片青山秀水周圍沒有絲毫的遮擋,視野極佳;即便是在城鎮建設快速發展的今天,人們站在這里也仍然可以迎著山里的清風,遠眺層巒疊嶂的青山。與它緊鄰的海南省熱帶海洋學院(原瓊州大學),在當時是自治州州政府辦公大樓。能夠與州府辦公大樓如此相鄰,也足以見得這座博物館的地位。據介紹,上世紀70年代末,自治州辦公大樓、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館以及科學館被列為當時自治州的“三大工程”。

          1981年,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館開始籌建。州政府“大手筆”為民族博物館劃地約3.5萬平方米建設。

          “那時的文化氛圍與發展條件遠比不上今天,特別是要在少數民族地區興建一座博物館就更顯得有幾分‘超前’。但就在這樣的情況下,自治州政府堅持打造了這座博物館!笔∶褡宀┪镳^館長李華權介紹。

          1986年的國慶節當天,在多方努力下,海南首家博物館——海南黎族苗族自治州民族博物館正式開放。當時的陳列還未像今日這樣有成熟的展陳體系,就是簡單的通柜展示。值得一提的是,博物館的建設和開放得到了不少學界人士的支持,例如,1988年,我國知名現代語言學家、民俗學家、復旦大學教授樂嗣炳出于對少數民族地區的熱愛,向博物館捐贈大量珍貴文物;此外,建館時,來自中央民族學院(今中央民族大學)歷史系的專家學者親自指導陳列設計等。

          1988年,隨著海南建省辦經濟特區,博物館也正式更名為海南省民族博物館。多年來,它成為了展示少數民族文化、體現民族間團結友愛的文化場館,吸引著大量國內外游客前往參觀。這期間,博物館先后獲得全國優秀博物館、第三批全國民族團結進步教育基地等榮譽。除了是少數民族文化的傳播媒介,省民族博物館還是推進民族團結的典范。1989年以來,這里常常接待其他少數民族參觀團隊,讓少數民族同胞直觀感受到黨和國家對少數民族的重視以及全國各族人民團結一家親的深深情感。

          

          新建開放的省民族博物館。海南日報記者 宋國強 攝

          不忘初心

          打造民族文化旅游亮點

          隨著社會的發展,設計于上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博物館顯然滿足不了今天的大眾需求與相關管理要求。當初的設計也并未考慮到消防、安防等問題。2007年至2011年,省民族博物館暫時閉館。那時,博物館相關配套設施不完善,面臨著被撤并的局面。最終,經過多方征求意見和不懈努力后,決定保留該館并加快發展建設速度。

          2014年,在聽取專家意見后,博物館進行了拆除重建。說來有趣,上世紀70年代末,由廣東設計院設計的這座博物館其外形參照中國傳統四合院來建,并無海南少數民族元素。原本博物館想借重建機會為館舍增添民族元素,可五指山人民,特別是上了年紀的黎族長者們對這“館舍”割舍不下,如老人們所言,這座建筑承載著的是民族的情懷,也是他們數十年的回憶。因此,博物館最終選擇保留原造型,在此基礎上擴建并完善功能。

          省民族博物館建館至今,都是民族文化旅游的一處熱點。上世紀90年代初,來自70多個國家的駐華使節前往這里參觀,大家對博物館展出的文物嘖嘖稱贊。

          “多年來,海南少數民族群眾的支持讓我們積少成多,征集來了不少民族文物。”省民博陳列群工科負責人韋慎說。多年來,他與同事們跑遍海南少數民族地區,大家在征集文物的同時還向基層民眾宣傳民族文物、文化知識,提高文物保護意識。截至目前,省民族博物館館藏文物3.2萬多件(套)。

          “在上世紀80、90年代,當時海南尚未開發那么多旅游景點,這個博物館就成為了了解海南民族文化的一處熱點。大巴車一輛一輛的停在門口,參觀的人絡繹不絕!崩钊A權說,如今,博物館在海南省委、省政府的重視下進行了重建,并完善配套設施和重新陳列布展,重新以完善的設施、嶄新的展陳和獨特的風格對外開放,大家也將借此機遇重現博物館當年的“輝煌”。他說:“地處民族文化核心地區、文物數量多以及原真性強是省民博的突出優勢。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優勢,結合海南國際旅游島建設,進一步把省民博打造成民族文化旅游亮點,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記者尤夢瑜 賈磊)

        編輯: 鄭睿

        省民博30余載記錄海南少數民族文化發展

        省民博30余載記錄海南少數民族文化發展,省民族博物館的海南民族歷史文化陳列展廳。 原題:省民博30余載記錄海南少數民族文化發展 文物薈萃 展現多彩民風  這是一方積淀著瓊州文韻的人文之地,是一座承載民族記憶的菁華寶庫,也是一處展示民族團結友愛的歷史結晶。

        国产毛片成人AV高清_国产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不卡_免费一级aα无码看片_国产无套粉嫩流白浆不卡
        <bdo id="ibxm4"><noframes id="ibxm4"></noframes></bdo>
        <b id="ibxm4"></b>

        <xmp id="ibxm4"></xmp>
        <source id="ibxm4"></source>
          1. <cite id="ibxm4"></cite>
          <dfn id="ibxm4"></df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