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環保部11月21日在文安縣召開的京津冀及周邊地區“散亂污”企業整治暨秋冬季大氣污染綜合治理攻堅階段總結現場會上獲悉,“2+26”城市今年以來排查出的6.2萬家涉氣“散亂污”企業,目前已全部實現分類處置。
“2+26”城市是指《京津冀及周邊地區2017年大氣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中明確的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城市,主要包括北京、天津、石家莊、唐山、廊坊、保定、滄州、衡水、邢臺、邯鄲以及太原、陽泉、濟南、淄博、鄭州、安陽、新鄉等市。
今年4月起,5600名一線環境執法人員對京津冀大氣污染傳輸通道上“2+26”城市,開展為期一年的大氣污染防治強化督查,“散亂污”企業整治是強化督查重點內容之一。
為持續保持執法監管高壓態勢,在環保領域首次采用壓茬輪換強化督查制度。督查發現的問題當天向當地政府移交,督促地方建立臺賬依法查處,逐一整改銷號,確保件件有落實。
目前,“2+26”城市300多萬戶已完成電代煤、氣代煤,替代散煤1000多萬噸;淘汰燃煤小鍋爐4.4萬臺,淘汰小煤爐等散煤燃燒設施10萬多個,許多地方基本實現“清零”。
同時,環保部與“2+26”城市逐一對接,完成了各城市重污染天氣應急預案的修訂工作,應急減排主體總數由去年的9000多家增加到今年的近5萬家,基本做到了涉氣企業全覆蓋。
“2+26”城市在今年一季度PM2.5同比上升12.5%的嚴峻形勢下,空氣質量惡化趨勢得到全面扭轉。4月1日至11月15日,“2+26”城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6.5%。10月1日至11月15日,“2+26”城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15.8%。其中,石家莊市PM2.5濃度同比下降41.7%,在“2+26”城市中降幅最大。(記者曹智 通訊員王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