踐行“三嚴三實”嚴格目標管理
三年先后有5個項目列入省重點項目,與5家央企實現戰略合作,上市企業達到12家,建成了2個省級經濟開發區,財政收入三年實現翻番……日前,筆者從棗強縣委獲悉,近年來,該縣認真踐行“三嚴三實”,堅持“四力同向”,精準發力,在解放思想、創新實干中走出了一條跨越發展的新路子。
三年前的棗強縣,綜合實力在衡水市處于中下游位次,在全省更為落后,曾經引以為豪的皮毛、玻璃鋼、機械制造三大傳統支柱產業在激烈的市場競爭面前,因層次低端、轉型乏力,面臨被淘汰出局的危險。發展環境不優,城鄉面貌落后,現代農業發展始終未能破題!霸绞乔钒l達,越要把創新作為發展的第一動力,直面問題、迎難而上,以新思維引領發展,以新路徑盤活全局。”該縣縣委書記孫世巖說,他們提出聚焦“四力同向”,即堅持培育產業核心競爭力,打造發展環境承載力,創新體制機制活力,增強組織建設凝聚力,依靠“四力同向”,培育發展動能,優化發展環境,錘煉干部隊伍。
為培育產業核心競爭力,該縣體現頂層設計的高站位,聘請頂尖設計單位,編制了全域經濟發展規劃。建設中國液態金屬谷、復合材料研發與生產、智能裝備制造、清潔能源生產、服裝服飾生產、有機農副產品供應六大基地。提升高新技術產業園、大營經濟開發區、中國液態金屬園、輸送機械工業園、農業科技園區、現代農業園區等六大園區建設,為京津更多產業落戶拓展平臺。2013年以來該縣新開工億元以上項目65個,總投資100多億元。
優良的營商環境是加快要素聚集、跨越趕超的希望所在。該縣厚植環境優勢,創新招商政策,對新建項目,投產后由縣財政給予最高1000萬元的一次性獎勵;對高精尖創業型項目,免費提供廠房;對高科技成果轉化項目,最高給予100%貼息;對投資建設園中園的,按“飛地經濟”模式,進行土地一級開發。在產業轉型上,出臺了企業扶優扶強、倒逼工業企業優化升級的辦法,每年選定20家左右的骨干企業和5家左右的成長型企業,明確年度技改、品牌、貢獻等目標任務,達不到任務要求的,不再列入下年度扶持范圍,確保把可控要素向優勢項目和企業傾斜。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政策的出臺,使該縣成了匯聚各類生產要素的洼地,去年全縣在建項目41個,總投資346億元,國家級裘皮檢測檢疫中心、省級復合材料研究院、省級空調研究所等高端科研機構相繼建成,為產業轉型提供了強大支撐。
實現縣域經濟跨越發展,關鍵的因素是創新體制機制,激發發展動能。該縣圍繞項目建設,探索“三步評審”“雙向告知”等機制,推行社會公示、黃色預警、土地指標有償使用、定期調度四項制度。對所有互為前置的審批事項實行容缺辦理,對新上項目,政府負責配套服務,企業承諾投資強度和稅收貢獻,形成了完美的項目建設閉合鏈條,一個項目從前期籌備到竣工驗收,由原來的191天縮短到45天。該縣還完善了企業扶優扶強、倒逼工業企業優化升級辦法,建立產業投資和產業轉型兩只基金,設立扶持企業技改和兩區同建“雙千萬”資金,推動骨干企業技術創新和農村新型社區建設。引進10家金融機構在棗強設點,搭建起中小微企業上市融資平臺,對上市企業給予最多100萬元的重獎。體制機制創新,煥發了發展活力,目前省級科技型中小企業達到280家,“科技小巨人”企業12家。
加快發展要有想事、干事、干成事的政治生態來保障,該縣按照“三嚴三實”要求,堅持“憑工作、看實績、重基層”原則,真正讓重項工作成為選任干部的“競技場”。他們對縣級干部、鄉鎮部門干部實行目標式管理、差異化考核,激先策后,2014年以來,提拔的79名干部中,56名為鄉鎮和項目建設、城鎮建設、土地征用等一線干部。針對鄉鎮部門干部的職責特點,該縣突出重點指標,分層次建立考核辦法,考核結果納入“紅旗獎先、黃旗懲后”內容,激發了干部隊伍干事創業的積極性。短短三年時間,該縣土地流轉率達34.2%,38個產業園區已初具雛形,8個省級新型社區穩步推進,投資超百億元實施了十大城建工程,成功創建省級園林縣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