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廣網保定4月21日消息 全國首款搭載國產芯片并運用量子加密技術的攝像機、國內首款獲得中國民航局型號合格證的全艙式自轉旋翼機、運用航天技術的“未來感”房子、“住”進“智能豪宅”的番茄……走進河北省保定市高碑店市,一個個“科技感”十足的產品勾畫出高碑店市產業發展的廣闊藍圖。高碑店市以“十年磨一劍”的韌勁持續發力,深耕科技創新領域,以企業的科技創新助推產業革新,一批“冠軍企業”如雨后春筍般在督亢大地上涌現。
自主研發 構筑網絡安全的“量子護盾”
數字密碼、人臉識別、虹膜識別……目前,加密技術不斷迭代升級,但隨著量子計算等技術的飛速發展,經典密碼被破譯的可能性與日俱增。如何解決這一問題?走進河北富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富盛量子”),常務副總經理范哲峰向記者介紹了他們的量安攝像機,這是全國首款搭載國產芯片、運用量子加密技術的攝像機。
工作人員正在檢測量安攝像機(央廣網發 呂賢坤 攝)
“如果說量子計算機是攻破經典密碼的‘矛’,那么量子加密技術就是守護信息安全的‘盾’。”范哲峰介紹。那么量子加密技術如何感知并阻止竊密呢?
“以量子密碼為載體的加密技術具有不可克隆和不可分割的特性,無懼竊密,可從根本上解決信息安全問題。即使發生非法入侵或篡改,我們的量安平臺及業務系統也會實時預警。”范哲峰向記者揭秘。
白色長方體機身、黑色攝像頭,看似普通的量安攝像機有著一顆“中國芯”。“我們采用了安全可控的自主編碼、量子加密等芯片,并融入自主程序算法,具有高等級信息安全和智能應用能力,廣泛適用于視頻監控的國產化替代,能夠滿足視頻安全感知能力升級的需求,目前已在天安門重點區域開展試點應用。”范哲峰介紹。
“我們在量子加密技術領域積淀深厚,其中‘量子加密安全信息與應用’入圍工業和信息化部‘信息技術應用創新典型解決方案’。”范哲峰說。安全網關、安全解析、安全服務……基于量子加密、人工智能等核心技術,富盛量子不斷打造新一代安智系列產品,拓展其在更多行業的應用場景。
“2年前,我們的量子加密技術成果還停留在實驗室中,沒有產品落地。”產品經理王文山介紹,2024年9月,母公司北京富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在高碑店市設立河北富盛量子科技有限公司。“以前各種計算設備非常龐大、辦公場地比較有限。現在公司建立了研發測試生產線,打通了科研成果從實驗室到生產線的‘最后一公里’,加速推動科研成果的產業化落地應用。”
“隨著數字經濟蓬勃發展,量子科技將為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提供高效的安全防護屏障,為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注入強勁動能。”對于未來發展前景,范哲峰充滿期待。
打破國外技術壟斷 競逐低空新賽道
隨著低空經濟政策支持加速落地,“萬億級”市場藍圖徐徐展開,以電動化、國產化為特征的新型航空產業鏈正加速成型。高碑店市積極把握發展機遇,加速推進低空經濟的發展。
走進河北天啟通宇航空器材科技發展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天啟通宇”)科技館,一架白色機身、全景舷窗的旋翼機十分吸睛,機身頂部伸展出兩片長長的旋翼片,山形尾翼造型獨特。
天啟通宇生產的J-RO C-100型自轉旋翼機(央廣網發 天啟通宇供圖)
“這是我們自主研發生產的J-RO C-100型自轉旋翼機,是國內首款向中國民航局申請并獲得輕型運動航空器型號合格證的全艙式自轉旋翼機。”該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歐陽娟告訴記者,截至目前,國內已有50多個客戶訂購了這款自轉旋翼機。
低空制造是低空經濟產業鏈的最前端。誰能率先在技術上實現突破,誰就能搶占市場的制高點。然而,曾幾何時,我國自轉旋翼機長期依賴進口。
如何打破這一局面?2016年,天啟通宇全資收購法國資深輕型飛機制造商DTA公司。引進先進技術后,如何在國外產品的基礎上進行國產化替代研究?
工程師張保元發現存在不少難題,“以尾翼為例,尾翼是自轉旋翼機的關鍵部件之一,法國制造的尾翼強度達不到國內相關要求,而且原材料得從國外進口,不僅成本高,而且常常受制于人。”
為了打破國外技術壁壘和供應鏈難題,天啟通宇研發團隊下決心自主研發,山形尾翼結構設計、氣動外形、承載力等技術難題被一一攻克,并且自主開發出高性能碳纖維復合材料制作工藝。僅山形尾翼一個部件,就在國產化過程中形成授權專利14項。目前,J-RO C-100型自轉旋翼機國產化率達到65%以上。
“作為航空器整機及零部件生產廠家,我們的目標是成為全球具有影響力的輕型飛機制造企業。”歐陽娟介紹,該公司生產的無人機國產化率100%,并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以及100余項專利證書,建成多條工業化標準生產線和檢測線,年產300架旋翼機和500架無人機,擁有德國、法國、加拿大、西班牙、瑞士、尼泊爾7個國家的適航認證,成為一家集航空器研發、制造、銷售、維修和通航運營為一體的科技型企業。
“在原有機型基礎上,我們還研發出公安警用機型、消防及應急救援機型。”歐陽娟介紹,天啟通宇打造了低空文旅、飛行培訓、空中交通等多個應用示范場景,致力于讓更多“高碑店造”的輕型飛機飛入低空經濟新賽道。
運用航天技術 “未來感”房子迭代升級
“好房子”長啥樣?走進河北奧潤順達集團住宅體驗中心示范房,記者坐在沙發上,不出1分鐘,電視屏幕上出現心率、血壓等生命體征數據。在臥室,多角度可調床墊能夠實現智能助起功能。
“這是我們的健康房,安裝了AI輔助康養傳感器,具有跌倒墜床報警、緊急呼叫等功能。”工作人員介紹道。
除了看得見的智慧設施,在健康房內部,還有一個“隱身”的環境一體機,它被稱為綠色智慧健康建筑集成系統的“心臟”。
“環境一體機集成了空調、新風機、加濕器等多種設備功能,能夠打造恒溫、恒濕、恒氧、恒靜、恒潔、健康零醛、森林氧吧的健康居住環境。”奧潤順達集團綠建研究院院長范振發舉例說,如果室內二氧化碳含量驟增,環境一體機會立即自動運轉,確保室內氧氣充足。在這里,房子不僅僅是居住單元,更是智慧生活的助手,撬動了生活品質的躍升。
康養型+文宿型裝配式綠色智慧健康建筑(央廣網見習記者 姜麗麗 攝)
經過多年研發創新,奧潤順達建成了目前全球技術領先、產業鏈覆蓋全的綠色智慧健康建筑產業園區,可生產包括被動門窗、環境一體機、外墻保溫等系統在內的數百種超低能耗建筑核心產品,擁有活性錳溶劑除甲醛、負氧離子發生等多項填補了國內外空白的技術。
從一個只有七八個員工的小作坊到綠色節能建筑領域的標準制定者,范振發見證了奧潤順達的拔節生長。
“2000年初,我們與德國著名的門窗企業墨瑟公司合作,將節能門窗技術引進中國,填補了國內沒有節能門窗的空白。”范振發介紹,彼時在建筑門窗領域,歐洲的建筑節能技術走在世界前沿。
“我們把德國技術引進國內后,發現了新的問題。”范振發說,由于我國幅員遼闊,不同區域氣候差異大,德國建筑節能技術并不能解決所有問題。如何因地制宜開發適應不同區域氣候特征的建筑節能技術,成為當務之急。
“例如在兩廣地區,氣候潮濕,除濕技術十分重要。而在東北地區,低溫制熱技術則更為關鍵。”范振發舉例說,為了讓建筑節能技術更好地“適配”不同區域的氣候特征,早些年,他常帶著研發團隊前往不同地區建房子、做驗證。
“為解決這些問題,我們打造了全球首個全氣候條件建筑環境模擬實驗室,能模擬高溫、高濕、高寒、臺風等各種極端氣候環境,反復驗證各部品、部件的性能和質量以及整屋的穩定性,實現了‘整棟建筑進實驗室’的創新之舉。”范振發介紹,隨著新材料、新產品、新技術的研發創新,“好房子”也在不斷升級換代,實現落地應用。
在未來,好房子還能有哪些新特性?
“我們與航天太空科技研究中心合作建立航天技術綠色健康建筑聯合實驗室,將航天環境控制和生命保障系統融入建筑中,提供環境自主調節、建立專屬健康檔案、遠程會診等功能。目前正在研制應用健康制氫、凈化水技術、室內蔬菜無土栽培等技術的未來房子,為人們帶來更好的居住感。”范振發介紹。
蔬果“住”進“智能豪宅” 農業種植“科技范兒”十足
智能安排遮陽時間、精準調控室內溫度、自動施用化肥、精準分區灌溉……走進河北智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圖農業”)園區,在一處11000㎡的溫室里,僅憑一名技術員和一臺電腦就能控制以上所有程序。“這是我們按照荷蘭標準建造的智能溫室。”智圖農業工作人員劉冉介紹道。
智能溫室內景(央廣網發 河北智圖農業科技有限公司供圖)
在這座嚴格對標荷蘭技術規范的智能溫室,五彩繽紛的番茄掛滿枝頭——紅色、明黃、深紫色的果實簇擁成串,長勢喜人,處處彰顯著農業科技的魅力:立體栽培技術,不僅使種植面積翻倍,更讓農事操作從傳統的“彎腰勞作”升級為舒適的“直立作業”;采用全脫鹽椰糠基質的無土栽培技術,節約了水分和養分;玻璃墻上的濕簾系統,與溫室另一端的風機系統配合使用,夏季能起到降溫加濕的效果。
在智圖農業,處處可見農業“黑科技”。裝配式高效節能日光溫室前,工人們正在門口忙著篩選、分裝新鮮的草莓番茄。劉冉自豪地說:“我們與河北農業大學聯合研發的裝配式高效節能日光溫室,融合了園區現代農業科技研發的多項專利,在多個關鍵領域實現一大突破。”
科技賦能,讓農業增效。“我們聯合研發的日光溫室抗災性能強、施工速度快、便于拆裝。解決了傳統大棚難以解決的骨架材料壽命低、保溫效果差、土地利用率低等難題,不僅如此,還能實現棚內智能系統監測、小型農機棚內作業。”劉冉說。
“目前,我們正在積極展開數字農業應用的研究,通過應用攝像頭、溫度感應、風力感應、濕度感應、光照感應等現代感知系統,將匠人的經驗沉淀為海量數據,飼喂和訓練模型,并通過算力技術賦能,為數字智慧農業提供解決方案。”智圖農業特聘專家顧問孫建設教授說。
據了解,智圖農業已發展為設施蔬菜、水果種植為主,集采摘觀光、科技研發、教育培訓、蔬菜花卉苗木種植銷售、冷鏈物流、中央廚房于一體的農業全產業鏈高新技術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
2024年,高碑店市工業總產值達111.44億元,規上工業增加值增速14%;河北省創新型中小企業總數達到71家;河北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總數達到30家……從量子科技到低空經濟,從綠色建筑到智慧農業,近年來,高碑店市產業格局、產業面貌正悄然發生變化: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新興產業培育壯大、未來產業前瞻布局,高碑店市正以科技創新引領新質生產力發展,加速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跑出高質量發展“加速度”。
監制:張繼航
策劃:王藝霖 姜麗麗
采制:姜麗麗 王藝霖 呂賢坤 聶祖安 倪璐怡

關注精彩內容